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vqK6Ucr5I
原來從1920年代起,我們生活周遭的日常用品。
就一直都是被刻意設計成要愈快壞掉愈好,愈快壞掉消費就愈多。
經濟成長就愈多,像尼龍衣物剛出來時居然還因為做得太強韌導致賣的不多,
最後設計的化學家們被逼得必須要把材質強韌度降低來符合這整個經濟體系。
設計師和工程師們被迫要把自己的才華天分用在
"怎樣讓產品外表看起來變好但實際上變爛,但又不能被消費者察覺"
而不再是想辦法讓東西的品質往上進步,反正只要看起來有變潮就好了。
去追查整個有關計畫性汰舊的歷史,發現原來百年前我們的經濟社會模式就開始走向病態
盲目的追求無限成長,盲目地相信地球的資源是無限的。
然後聽說這種惡質的商業模式現在換了個名字包裝後,叫做"產品生命週期"啦XDDDD
有沒有計畫性汰舊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