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過來人,以理工科來說,念原文書在台灣是不得不然的,
如果有好的教材,好的翻譯,有繁體中文的書可以念當然很好,
可惜一是在台灣,教授學者寫書沒有好處,升等之類的幾乎都和寫書無關,
我只有看過一位台灣的教授有寫書,而他寫的也是英文版的,非中文。
一是在台灣,翻譯通常不被當成專業,
你說沒有台灣學者寫書,那我把國外知名的書翻譯出來也是不錯吧?
可惜翻譯這種專業在台灣通常只會找研究生之流來做,
你專業書籍是能賣多少本出去?沒賺頭,隨便研究生翻一翻就好啦!
我修了很多課絕大部分教授都會準備投影片,在不濟也有書商附贈的改一改,
更認真的還有lecture note那種比投影片詳盡很多的,但是沒有書那麼繁雜,
不過這些投影片或lecture note,共通點就是,都是英文,
我認為台灣的學術界已經非常習慣以英文來處理一切相關的事務,
你今天要教授們把投影片做成中文他們很難辦到也無法接受,
那底下的學生就更不可能有太多繁中的專業科目資源,
所以短期內,台灣理工的學生不太可能擺脫原文書。
只是要考好試,我覺得原文書是不必要的,
有太多資源了,考古題,老師勾的習題,作業,上課的筆記,投影片等等,
這些能掌握好考試成績應該不會多差,
那原文書到底用來幹麻,我以前也不知道,
但是我幾乎都會買書,有的科目我會認真地看,
但是通常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速度,我念了四年大學下來,
大概只有三個科目左右我有把老師教的進度對應到書本念完,
這幾科都是比較進階的專業科目,就是大三才會摸到那種,
不是電子學微積分普物那種理工系必修。
當你有了需要或是渴求,想要更深入了解一門學問,這時候你才會需要原文書。
剛做專題時,老師就先丟某本書上的幾個chapter要你看,
這時候你還敢不看嗎?這就是需要。
不過讀原文書還是需要一點英文程度,
只要一點就好,本魯英文沒很好,國一才會背26個字母,大一英檢中高級差1分才過,
不過有一次看我同學買了本二手書,專業科目的,
翻開的頭兩頁居然是密密麻麻的生字註記,再後面就是乾淨全白了,
一頁可以查10到20幾個生字(非專業上的單字,只是普通單字),那真的原文書不用念了,
先去念好基本的英文吧,其實我還滿難相信四大的學生英文程度那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