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備註:其實我也不懂燒香燒金紙有什麼好堅持的...對很多過敏的人來說很困擾,
: 又很容易不小心把別人弄傷或發生意外,到底有什麼不能找替代方案的理由?
純粹回覆備註這一點,燒香有什麼好堅持的
呵呵,行天宮不拿香當然環保,那為什麼其他宮廟不跟進?
這個問題上面東港東隆宮回答傳統中一個重要的概念
燃香,正是因為其冉冉上升的煙霧與香氣而被視為具有與神溝通的作用。
而這只是燃香的一個理由,其實更有趣的事情在於宮廟信仰間的權力分配。
試問如何判斷廟宇靈驗與否?主要仰賴個人經驗與神蹟傳說。
然而這兩項還是過於抽象,即便大家口耳相傳,信徒真的就會相信嗎?
因此,燃香的香灰便成為一種神,靈力在世俗的物質量化過程。
傳承今日,也常用「香火鼎盛」來形容廟宇信徒眾多。
所以,為什麼在台灣宮廟仍然保持有燒香的傳統?
這麼說也許不大尊敬,但其實是一種證明,向信徒證明。
我們家的宮廟香火鼎盛,表示信徒眾多,表示神靈驗。
如果這樣,一定會有鄉民質疑,廟方大可以自己買香來燒成香灰啊?
因此,燒香這件事情也同時衍伸出靈力分配的程序。
所謂的遶境進香,刈火、刈香(對,就是台灣中老年輩喜愛的活動)
為何每年都有眾多人參加?
因為香灰、香火還需要神聖化過程,也就是「分靈」的概念
必須從祖廟分來具有靈力的香火,我這間廟才得以程序祖廟神明的靈驗。
而個人信眾分靈回家自行供奉,也須透過這種過程。
因此,飄版很多遇到廟宇無神,或者是自家神龕拜的無神狀況
絕大部分所指的便是未完整分享到祖廟靈力神聖化的過程。
此一分靈的概念十分不得了,亂說可能會被抓去灌泥當成消波塊XD
簡單舉例,GOOGLE一下大甲+回娘家,可窺知一二。
再回到世俗概念來談,燒香以及所衍生出的刈火、分靈概念
當然是信仰的層次,儘管學者、田野調查研究者試圖找出解釋,也是信者恆信。
但若把神明靈力的概念複製到人間社會,不難發現傳統社會當中
廟作為聚落的中心,往往是一個權力的集中點。
例如,艋舺裡面「廟口」作為一個角頭,是很常見的現象。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一個鄉鎮少說五六十間廟,該如何決定誰聽誰的?
該怎麼分辨彼此之間的派系聯絡?
我個人認為,某個程度上便是仰賴上述分靈的系統
換言之,廟宇的靈驗同時也象徵著權力的多寡。
一直延續至今,為什麼宮廟活動常常是巴嘎冏少年的集散地,除了情感因素外
當然更重要的便是顯示出廟作為一種權力分配的集中效果(無論是神權或地方勢力)。
說了長長一串,行天宮今日推行不拿香運動十分合理
一來,行天宮的靈驗已經深植民心,說心誠則靈當然不會有人懷疑。
其他大的宮廟,大概也不太會希望改變千年以來傳承下的燃香傳統。
至於廟宇與地方勢力綰合所衍生的問題,那自然是與神無關,與信徒無關
而與權力有關了。
台中市長屢屢向黑道宣戰,不如前往大甲鎮瀾宮燒香拜媽祖有用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