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901571.shtml
勞動部二○一二年最新調查,大專以上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平均二六四六○元,十年來只增
加六○一元。
扣掉房租與生活費,月薪二萬六,要在台北生活相當不容易。
一九八二年,羅大佑到台北打拚,看著農田一塊塊消失,在《鹿港小鎮》的歌詞寫下「台
北不是我的家」。但台北的高度發展著實吸引人,不到八年的時間,林強在《向前走》裡
就唱著,「阮欲來去台北打拚」,年輕人也不斷湧向台北。
向前走…社會公平成絆腳石
二○一○年五月天的演唱會再唱起《向前走》,這個年代,強調的是「卡早,聽人唱台北
不是我的家!但是我一點攏無感覺」。這反映了青年要的是一個可以給機會的台北、台灣
。
「至少要給年輕人雙腳可以站立的地方吧!」說起台灣年輕人的處境,中研院社會所研究
員吳齊殷忍不住說。他指出,退休年齡延後、都會區的高房價與生活壓力,都讓青世代的
機會變少。
低薪、機會變少、看不到未來,讓貧富差距與社會公平成為台灣發展的最大隱憂。
聯合報系《世代圖像大調查》發現,從十八到六十五歲的各個工作世代,認為台灣貧富差
距比十年前嚴重的都超過八成,已經是全民最大共識。
出走潮…他搶捧海外金飯碗
貧富差距,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吳齊殷指出,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比台灣還要嚴重,但是「中國的年輕人覺得還有很多機
會」。他說,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年輕人沒有什麼好機會。
當台灣處在科技業快速成長的中後期,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描繪出當時的台灣是
一個充滿希望的機會島嶼。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說,太陽花學運主題曲《島嶼天光》,青年們用低沉嗓音反覆
吟唱「天色漸漸光」,其實也正反映了期待機會降臨,要自己爭權益的心聲。
吳齊殷表示,台灣「現在的經濟成長是虛的」,工作機會的增加都是在海外。他說,全球
布局讓企業主賺到錢,但一般的勞工、員工不一定享受到。
一○四資訊科技的資料庫統計,從二○○○年網路泡沫期間,大學新鮮人的平均月薪為高
峰期約三萬五千元,此後就一路走低,到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已打了八三折、降到
二萬九千元,目前停留在三萬元出頭。
低薪族…多幾千塊就跳槽
一○四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說,別小看這幾千塊的差異,當都會區的生活壓力提高,幾
千元就會變成年輕世代換工作、跳槽的主因。
的確,根據勞動部的調查,卅歲以下的就業青年,年資低於三年的超過一半,同一家企業
待不久,也造成企業年輕員工高流動率的問題。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洪敬舒調查,卅歲以下失業者,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而失業的比率接近五
成。他說,有工作機會但因為企業給的薪資過低,而不去工作的比率接近二成六,是各年
齡層中最高。
找人才…學用需求落差大
主計總處去年八月的最新調查,企業開出的職缺有近四成要的是高中職學歷,給大專以上
的不到三成五。「企業丟出香蕉要找猴子,怎曉得卻來了獅子,」洪敬舒比喻,這是嚴重
的教育與企業需求落差。
從大環境上來看,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是個位數的經濟成長與逐漸升高的痛苦指數。輔大
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說,一九八○年代開始,台灣科技業接上全球的需求,進入世界供應
鏈體系。他表示,這一段的成長剛好是「人家有需要、台灣可供應」,讓科技業快速發展
。
吳宗昇認為,當服務業占台灣GDP產值已超過七成,如何把在地的服務業變成工作機會
,是政府與企業要思考的課題。
高齡化…讓青年機會變少了
台灣房屋總經理彭培業也指出,現在的政府官員好像一天到晚只能滅火,沒有提出真正的
國家發展藍圖。他說,服務業也可以國際化,但我們要有清楚的發展藍圖,才能落實到產
業政策、人才政策,讓教育跟產業發展不會脫鉤。
不到卅歲的社企流財務長林祖儀認為,「機會也許一樣多,但是換位置的速度變慢了」。
他說,高齡化加速,世代傳承的時間拉長了,退休延後,自然讓年輕人的機會變少。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更指出,在公部門、企業界掌權的人,更需要思考有系統地
釋放出資源,給青世代機會,才可能打破貧富差距惡化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