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爬了文看眾鄉民對於保險的看法,
去掉無謂的謾罵和戲謔字眼後,
發現實際上還是正反兩面的意見都有。
正面意見不外乎就是一些比較八股,
我以前翻我女友學校講義裡開宗明義就有提到的序論,
但反面意見卻有兩種方向,
第一是台灣保險業務的素質參差不齊,
第二是保險產品本身可能有瑕疵或是陷阱,
讓人可能會拿不到理賠。
我想問的是,
既然保險這個行業行之有年,
甚至很多學校開設相關學系也出了不少的專業人才,
為什麼大部分保險公司還是能讓你只上大概一個禮拜的課程,
考試過了就可以取代人家在學校學習四年所得到的專業,
那這樣這些人大學四年是念心酸的嗎?
再者,為何保險都成為一門顯學不知多久了,
台灣的整體社會對之刻板印象仍是那麼差勁呢?
如果跟業務的素質有關,
為何公司在徵才的時候不能再將門檻設高一點?
要讓那些低素質的業務弄臭他們公司甚至整個保險業的名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