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香港在英國殖民時代不爭取總督直選的掛?

作者: anono (nono)   2014-09-02 21:37:06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LoveMakeLove (愛製造愛)》之銘言:
: : 現在看香港人在那爭取普選特首
: : 讓我想起香港在英國殖民99年間好像沒有爭取過總督由華人擔任 更別說港督直選
: : 怎麼變成回歸中國就變成那麼積極? 佔領中環抗議快變成每個月的例行公事跟MC一樣
: : 有沒有這方面的八掛?
: 雖然香港爭取民主已經有幾十年了, 也的確有中國大陸在妨礙它的發展. 可是
: 這並不是目前民怨的源頭, 為何香港在英國時代對宗主國沒那麼大的反感. 其
: 實有政策的因素.
: 英屬香港和中屬香港, 有一個分別, 是外人很難看出來的.
: 就是租務管制.
: 麥里浩時代, 也就是 1973 年, 香港設立了一個措施, 叫作「租務管制」, 這
: 個設施規定房地產的租金漲幅, 兩年加租不能超過市值的九成, 或加幅幅度,
: 不得超過三成. 香港政府曾經在 1921 年, 1945 年, 在香港因為世界局勢而
: 顯得動盪的時代, 都實施過這樣的政策.
: 因此房地產的發展, 沒有惡化成吸走所有產業的特質, 社會的壓力也得以抒解
: , 英國一方面說將香港建設成自由港, 實際上, 英國在經濟上是很謹慎的.
: 至於租務管制是怎樣取消的? 是一九九八年, 也就是變成中屬香港後. 中國大
: 陸方將香港的權貴以及高官, 在深圳成立了臨時立法會, 而這個基本上全被委
: 任的臨時立法會, 則通過了一個影響日後香港經濟的重要政策, 就是完全廢除
: 租務管制.
您這裡面有好幾個錯誤。我還記得幾年前您講過香港水資源自給自足的問題。
後來有好事者查了一堆資料﹐証明了您的錯誤認知。如果有興趣﹐可以發信
給我。我給您轉列下來。下面說正題。
第一個錯誤是租務管制政策﹐針對的是“以法例厘定某類型住宅單位於續租時
最高可容許的加租幅度”。規定私樓業主加租時﹐兩年加租不可多於市值九成
或加租幅度不應超過30%。這裡面限定是住宅單位。1998年差餉物業估價署的
數字﹐當時全港約有1.5萬個受管制租賃(約1.8萬個家庭)﹐約佔全港私人住宅
樓宇的1%(我的數據來源於新聞)。
第二個問題在於﹐1998年廢除租務管制的背景。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
樓市非常不景氣﹐業主不僅沒法加租﹐還要減租保障出租。當時取消這個政策
對市場影響非常有限。這個政策獲得了中產階級和地產商的支持。
第三個問題在於﹐董建華的八萬五計劃。這個政策客觀說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當時的中共和特區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政策來改善下層社會居住條件﹐望十年內
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六年半縮短至三年。
但是這個政策出來就碰上了金融危機﹐之後的執行裡面﹐因為大幅度的土地
供給﹐對房價打擊很厲害。在2003年8月24日跌至谷底。在這五年零十個月﹐
香港樓價下跌七成。有時事評論員嘲諷道﹕“馬克思發明了無產階級﹐董建華
則制造了負資產階級。”所以中產階級和房地產商都討厭董建華。所以不要
僅僅把這個背景包裝為中共&權貴們做的決策。
董建華之後的特首都吸取了他的教訓。安於守成﹐而不再有政策上有所突破。
更不去考慮政策的前瞻性﹐並對未來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最明顯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雙非問題。香港最高法院否定了全國人大常委的意見﹐通過判例承認了
雙非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當時全國人大就預見了日後可能的沖擊。但這是
事關立法權和最高司法權的問題。特區最高法院自以為自己從全國人大常委會
手上搶走了立法權。結果大家看到了。
另外一個關於自由行的例子也是。自由行出來的背景是03年香港樓市低谷。
從零開始到目前自由行人次三四千萬。特區政府並沒有長期的應對措施﹐
來應對如此龐大的客流的沖擊。無論是商場﹐產品還是相應的政策﹐都沒有
應對措施。沒有去把本地人的生活與遊客的購物旅行需求分流。實際上這個
完全可以通過分流來緩解壓力。
以上兩個例子﹐部分說明了特區政府並不具備獨立領導香港發展的能力。當然
不可否認特區政府深受大陸影響。但政策的細節問題﹐則很能反映特區政府
的執政能力﹐而無關乎政治。
當然事實的另外一面﹐是中國大陸作為一個龐大經濟體的崛起。香港的確受到
影響。因為成本在那裡﹐一個香港人的薪水可以養至少兩個大陸人﹐這在上海
的公司裡面比比皆是﹐而不代表這些香港人能力有多強。一個能力差台灣人也
是同職位大陸人薪水的兩倍。我朋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將這個台灣人升職
以免大陸人不爽。這是一個很大的背景。產業替代和轉移﹐無論是香港人還是
台灣人都需要面臨價格競爭﹐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成本黑洞﹐香港或者台灣薪水
停滯不前﹐都受到這個大背景的影響。隻要存在產業和職位替代﹐那香港或
台灣的薪資就不會有實質進步﹐直到雙方的成本拉平。
香港目前的困局當然跟中共有很大的關系。對地產黨的贖買﹐政策偏向於地產黨
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全部。因為香港隔壁的深圳﹐很多政策
都不會開放。比如珠港澳大橋的事情﹐比如自貿區的問題﹐比如深圳港擴容問題
等等。甚至是深圳被香港垃圾圍城問題等等。這些事情您在香港是看不到的。
背後的實質依然是作為整體開放的中國﹐拉平香港競爭力的問題。而香港並沒有
在這個過程中確定自身的城市定位。舊時代的香港可以孤立的生存下去﹐新時代
的香港則需要融入珠三角﹐盡管有多般不情願﹐也得正視這一現實。因為在你旁
邊是成本黑洞。各項產業指標都有巨大的爆發力淹沒香港的高峰。
中共這些年對香港的政策是很失敗的。問題不在於立法權﹐不在於愛港愛國
也不在於誰去選特首的問題。而在於香港的貧富分化問題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
李嘉誠當然要跑﹐整個香港都為他打工﹐紅利已經耗盡﹐還不跑路等什麼。
這也是政治紛爭之後﹐亟需解決的問題。說到底還是財富能否為所有人分享﹐
而不是少數人都拿走的問題。李嘉誠當然也沒資格在普選問題上發言﹐因為
第一個要打倒的地產黨就是李嘉誠。
: 廢除租務管制後, 租金將可以無限制的上升, 這引致了兩個效應, 一個是高租
: 金吸乾了各種實業的生存空間和消費力. 另一個是資產泡沫很容易就出現, 在
: 零三年和零八年, 香港分別出現過兩次泡沫經濟爆破.
: 第二次泡沫經濟爆破引致了自由行, 是香港的高官想要解決破落的經濟問題而
: 向中國大陸要求的, 他們的說法是, 自由行能夠帶旺經濟. 然則, 實際的情況
: 是, 因為沒有租務管制, 自由行刺激了資產價格的暴升.
: 情況有多誇張? 香港的商鋪, 在六年內, 資產價格升了六倍. 租金則至少雙倍
: , 同時也把住宅的價錢和租金也不斷上升. 而聲稱會受自由行受惠的行業, 例
: 如服務業, 人員收入基本上不是停滯就是下降. 也就是說, 因為中屬香港沒有
: 租務管制, 所以自由行變成一個單純使資產擁有者(透過不斷加租)得利. 而其
: 他人不僅沒有受惠, 而且租金和物價導致的生活壓力大幅提高, 再加上因為租
: 金上升, 服務基層的小店承受不起租金做不下去, 令基層經濟進一步惡化.
: 至於自由行帶來的過度擠迫, 也就是空間資源和交通資源超過負荷, 則變成了
: 導火線, 也就是日後中港關係爆發的成因. 社會也變得分化, 資產擁有者和無
: 產者的矛盾變得尖銳, 擁有資產者的收入坐著就不斷上升, 沒有資產者的支出
: 卻不斷上升.
: 這就是當初收編權貴政策的副作用, 事實上, 原來香港的資產者, 在九七前一
: 直害怕共產黨來會實施共產主義. 但是現實是相反的, 為了控制香港, 反而給
: 予了資產者放任價格的權力. 但這不是沒有副作用的, 就是所有壓力轉嫁到基
: 層去, 而在近兩年來大量爆發. 問題反而變得更複雜, 大陸對香港常見的看法
: , 香港就是一群有優越感有錢人和一群資本家的地方.
: 但是現在的局勢卻是翻出一大群這樣的人: 一群在香港和大陸都沒有資產, 幾
: 代都只是難民和勞動者, 因為英屬香港那種政策才能夠安然生存, 成家立業的
: 人, 但失去了英屬香港, 變成中央政府與權貴代理人時, 這些人面對現在過度
: 的人口壓力和生活壓力, 無路可走, 便對現在的社會大規模的反感. 過去英屬
: 香港政府之所以設下租務管制, 就是害怕這個惡性循環的出現. 而很多人還是
: 不了解的, 甚至叫他們「你們不喜歡大可以離開香港」, 而不明白, 這些人除
: 了香港已沒有別的選擇, 這是一場困獸鬥.
: 這個決定性的不同, 才是令九七前後香港變得動盪的原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