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高醫是全校解剖必修,連化學系都要進去
差別只是依照系所要求,從跑台跑到死到上下學期總共只看一次的差別
學生製作大體老師只有醫學牙醫系學生才可以做,這是法律規定
不過要是喜歡,高醫的解剖課是不關門,有穿實驗衣大概就可以走進去看
大體老師的來源基本上各校各異,上人院比例上是真的比較充足沒錯,不過上人院學生這麼少
高醫台大這種大校,大體老師來源也不見得多缺乏,只是學生更多而已
當然還有國防醫其實才是大體老師最多的學校只是身上有洞這種都市傳說
大體老師的來源一般來說就是路倒跟捐贈,不過可能有個迷思就是,想說醫院天天在死人
大體老師來源應該不會缺乏吧?事實是不是人人都能當大體老師,首先大體的狀況不能太離譜
再來製作大體老師需要很長的時間,實驗室能夠準備的量也有限
而進入教學狀態的大體老師其實就是在經常性的大量耗損,除了教學的耗損之外
每次大體老師推出來就是在緩慢的腐敗中,這也是為什麼要常常補石碳酸水
每個大體老師的樣子及觸感不太相同,製作目的的差異及教學耗損會造成不一樣的狀態
一般來說越資深的會越硬及破碎,資淺的會比較柔軟,我自己的經驗是可以用茶鵝來形容
無論觸感、顏色或氣味都有點像
所以在解剖課很難漂亮的下課,首先一定全身濕,石碳酸水、大體老師本身的液體等等就是
到處流來噴去,有些部位像是中央臟器需要泡著的,從桶子裡面拿出來也是濕淋淋的
然後肉屑組織亂飛,氣味就不用說了,很多女孩子大概這個階段就已經決定不走某些科別了
大體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後就是火化,然後如果是捐贈的,會把骨灰送到家屬手上
若是路倒的,也會有一套儀節,當然,大體老師在經歷教學任務之後大概都不會太完整
相信各校解剖科都是用最尊重的態度來辦理大體老師結束任務之後的去處
然後器官捐贈跟教學捐贈是不一樣的,教學捐贈只有各醫學院在辦,也不像器捐可以生前
決定,現行教學捐贈都是死亡後經家屬同意後才能捐贈,以下是高醫的捐贈流程
http://anatomy2.kmu.edu.tw/drupal/?q=node/6
教學捐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請大家多多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