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chizophrena (你很記者你很腦殘)》之銘言:
: 我記得 約十年前 中國也是砸大錢要發展CPU 那時ARM還不成氣候
: 當然他們的目標就是Intel 想要發展一顆中國人的CPU
: 也是有開發出來 不過到網路去打個關鍵字 "龍芯"
: 大概就可以知道 他的下場是什麼
: 也差不多在那時候 世大半導體的張汝京 在吵台積電要不要登陸
: 就用鎖國的字眼套在當時執政的DPP身上
: 張汝京就靠著對岸的資助 搞了一個中芯 現在呢?
: 當時台灣的中間選民代表李濤還作了個二小時的談話說 台灣的科技業十年內要被
: 中國全部打趴 我還有那種9.2朋友喜上眉稍地問我 為什麼還留在台灣
: 現在他倒是一句話都不吭了
: 砸大錢 一直是對岸的強項 但是 研發能力 還研發個賺錢的東西
: 還願意忠心讓自己研發的東西 讓公司能夠賺錢 而不會自己帶了就跑了去開間小公司賺
: 應該不可能
: 因為 他們現在就只想靠創大公司 花大錢把人搶過來 所以這種智財保護的法律不彰
: 當然 這種法律不彰 他們砸大錢創立的公司 也無法得到保護
: 砸大錢 我就想到LED
: 當時一台MOCVD 造價一億台幣 中國政府補助你只要買一台 我就補助你一半
: 所以 要賺這五千萬的人很多 不過 中國人真的很會鑽規則的漏洞
: 最後 補助去哪了 沒人知道 但只知道 現在LED市況很爛
: 能用的 能得到最終高利潤的 還是CREE
: 砸大錢要搞設計公司 早在N年前他們就在搞了 現在的代表作就展訊
: 然後呢? 平價手機還不被聯發科打得死死的
: 他們會有現在這念頭 就是展訊想吃下3G4G通訊市場 但市佔率還是被高通和聯發科打趴
: 他們就想再砸錢 來壯大中國人的信心
: 不過結果呢? 郭台銘自己都說 投保協議智財權保護這塊都不談 根本是個失敗的東西
: IC設計這種那麼重智財的東西 在中國自己都不重視 也不讓外國人在中國重視
: 真的想要靠設計賺錢?
: 自己想想 中國很多 "用"open source lib的強者 真的很強
: 但我還沒用過中國自主開發的 open source lib
: 為什麼? 開發一個 open source lib需要多少時間 但是用 學會 快多了
: 可是開發一個可以自主的 IC 而不是搶低價的邊肉
: 是 開發 還是 用 一個lib的難度?
一個產業的平台要搞起來,除了資金、人才跟成本外,
時間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中國現在就是想用砸錢來換時間,拼了命的用錢砸下去,
讓全世界的人才都來為他效命。
有沒有用?
其實這招很有用,美國當年就是這麼搞的,到今天還是這麼搞,
而且人才有群聚效應,今天人才要找工作,第一個想到就是美國,
再來才是德國、歐美、然後才是東南亞。
所以中國目前放眼的是二、三十年的未來,
他想創造的是人才的群聚效應,然後為未來的發展作準備,
變成像美國一樣的亞洲人才群聚中心,但其實這點,南韓、日本也一直在作。
只是現在中國錢更多了,就開始拼了命的砸。
至於效果好不好?他們前面才砸了十年,效果有沒有,還要看後面。
其實南韓在舉國興趣發展文創與設計、流行文化這一塊,也是花了
差不多快二十年的時間。從80年代開始拼命學習,90年代開始作準備,
也是到21世紀開始才慢慢回收。重點是他們肯投資而且肯等待。
不說南韓了。就先說中國好了。中國其實一直有在佈局南海的石油與天然氣開採,
而且這一個計畫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時候,
他們就有想要開採自已國內的礦產與石油,而且瞄準的是在海底下,
超過大陸棚三百公尺深的深海油頁岩。
所以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除了海底石油鑽勘外,還開始發現海上石油與天然氣
的開採平台。而且從固定式的,一直發到用浮板與運輸船作成的可移動海上鑽油平台,
變成到現在全世界這個技術他們是領先的。花了多久?從1994年開始發展,
雖然實用性還不夠完整,沒法正式、大量的開採。但至少他們花了不少時間,
連日本、南韓現在要開採自已沿海的天然氣與石油,都有打算跟他們合作。
這倒是滿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