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年輕人族群(18~30歲)基本上還要再分成三部份:
18歲~22-24歲
大學研究所時期屁孩,經濟不獨立因為都是爸媽"主動幫忙"繳帳單,
基本無發言權,也容易沒有發展獨立思想,只是個被爸媽操作的投票機器。
要他們擔心社會公共議題根本是莫名其妙的要求。
22-24歲~26歲
學校才畢業兵役剛服完的剛入社會菜鳥,先不論什麼啃老失業的。
因為這些年輕人實在是經濟零蛋開始,滿腦子都是怎麼工作賺錢和工作後享樂,
要他們花精力思考和支持什麼社會運動或是公共議題根本是阻礙他們揮霍年輕生命。
沒有社會經驗的他們,常會出現外貿協會式評斷候選人......
26歲~30歲
剛剛存下一筆錢,或者剛剛組成家庭。
開始會經營生活和管理時間。
這個族群會對社會公共議題過度關心是因為他們終於體驗到了社會矛盾。
但是"台北市"的這群人感覺到的矛盾,是為什麼外縣市的稅金不能讓他們過得更爽?
他們選擇投票的最主要重點在於誰可以"在四年內讓他們感覺台北市生活越來越爽"
而他們也容易在這時候開始由綠轉藍,由支持台獨進入支持統一。
因為股票和工作要靠中國漲價,他們可是剛開始嚐到甜頭。
所以綜論起來,台北市年輕人看到外縣市吵台北市市長選舉的第一心理反應不外是:
你們這些窮漢怎麼突然為我們這些天之驕子的生活方式到底還能多爽而吵架了?!
台北市年輕人通常會有"呆然"的表情反應,可不是遺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