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69552/
「臺灣獨立」其實是在「救中國」:美國不會為了「保衛臺灣」
向中國宣戰,但絕不允許西太平洋被單一強權控制
在討論有關臺灣前途的問題時,常常會遇到一種質疑:「如果中國不惜以武力介入,臺
灣有能力依靠單獨的力量來與中國抗衡嗎?」就現實的層面,這樣的問題是沒有一點思
考價值的。因為這種愚見是把臺灣與中國的關係,侷限在一種「單邊」或是「雙邊」的
框架中。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本身就把臺灣與中國的外交關係陷縮在「兩國」的關係中。
然而這種條件限制本身就是既不切實際,又昧於現實的。因為臺灣與中國雙方在60多年
來的外交關係,就是不停的被整個國際局勢的變化所影響。也就是說臺灣與中國的關係
其實是被鑲嵌在整個國際「多邊」局勢下的一環。例如美國當初會決定支持臺灣,就是
起因於朝鮮半島所爆發的韓戰。而美國之所以願意與國民黨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
約》,也是源自於在東西冷戰的框架下,避免共產勢力擴張所做的考量。
也因此當時美國完全無視蔣介石自身「反攻大陸」的願望,提出「兩個中國」的建議,
希望幫助臺灣徹底擺脫與中國的主權糾紛。而美國後來的政策轉向,固然一部份是來自
於蔣介石為了自身野心,置臺灣安全於不顧,堅持以「漢賊不兩立」的主張拒絕美國的
建議。但更大的原因則來自於1956年在赫魯雪夫發表批判史達林的報告後,中國立刻批
評蘇聯為「修正主義」,接著蘇聯與中國的關係便急遽惡化。
到了1968、1969年時蘇聯與中國幾乎到了準備兵戎相見的地步。這時美國將與中國建交
視為攻下蘇聯「鐵幕」的突破口。因此1971年便發生《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蔣介
石的代表退出聯合國」事件。隨著美國與中國建交,美國也藉由《上海公報》將政策轉
為傾向「一個中國」的立場。
可以說臺灣與中國的關係,牽涉的從來都不只是兩國之間的強弱消長,更重要的則是整
個西太平洋,乃至世界局勢的變遷。由此其實也可以順便談到另一個常見的問題,那就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