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愈來愈哀傷與偏激了, 我覺得繼續這樣下去我們會藉由彼此之間的自我暗示
讓自己乃至於讀者都變得糟糕.
不是每個男孩子女孩子都如這次悲劇的男女主角一般, 這個世界真實的情況
可能也不若一些板友所認為地那樣邪惡.
這篇文章寫給自認為是工具人` 駝獸` 好人的男生小朋友;
寫給不懂得拒絕而陷在一段段不好意思但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關係中的小女生;
更寫給認為收到餽贈是魅力展現的女孩子.
已故的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人稱德國的華倫巴菲特
在其自傳《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第一章《金錢的魅力》中
曾開宗明義的表示
「我和多數人不同, 如果女人因為錢而愛上男人, 我認為並不可恥:
金錢代表他的成就, 所以, 她受到吸引.」
原則上我同意科斯托蘭尼的說法.
仔細觀察生活周遭, 普遍來講, 經濟條件鶴立雞群的男性身邊陪伴著的女性
其收到的餽贈並不見得比身邊圍繞眾多火山孝子的一般網路美女小女生來得多.
但是互動的根基反而穩固, 相處時誰強勢誰弱勢關係明確;
反而對照組的角色常常顛倒過來.
白話的講: 尋常家庭出身的火山孝子們的進貢不見得比富人隨手的餽贈要來得差
兩造感情運作的模式卻經常是180度截然不同.
這顯示什麼?
這顯示富有本身就具有獨特的意義, 勉強不來, 而且不需要給出就具有吸引力.
富有本身可能隱含了承擔絕大多數風險的能力,
這個能力映在氣宇上頭自然散發, 不是想學就學得會的.
假設張同學筆錄中的論述為真, 那麼他的追求與互動完全用錯了方法.
透過餽贈維繫的關係直接在兩人的潛意識內指示出了兩人實質關係的孰尊孰卑.
尊卑宰制關係鮮明的感情裡頭沒有愛的成分.
一旦力有所怠又或者眉目之間傳達出看待金錢的方式不若真正富有人家那般自信
甚至苛對自己, 投注所有資源作為餽贈, 暗示自己的犧牲, 這樣就會產生壓力.
反而會教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從來不存在打腫臉充胖子下交換而來的愛情,
就算有, 也絕對是因為其他部分發生了什麼事.
討論餽贈本身
社會學是這樣看的:
在原初的社會, 餽贈與交換早在交易與金錢出現之前就出現了.
偏偏自始至終「餽贈」本身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友善行為.
它是一種交易, 一種潛藏著強制性建立利害關係的手段, 並渴望得到對等的回饋.
這個回饋在感情當中可能是一份回禮` 一個眼神` 一份原諒` 幾句好聽話`
更可能是忠誠.
麻煩的地方在於, 收禮當下交易成立, 雙方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餽贈方認為他換回了某樣寶物-譬如忠誠-
實質上卻只得到了感謝甚至只是陪伴的時間.
違約的念頭就會反噬並激發不理性.
用大量的餽贈, 用尊嚴來交換感情, 我小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
後來吃了不小的虧 (7位數) 連帶家人朋友的關係乃至於事業都耽擱了好長一陣.
多年後回顧才得到反省.
其實在餽贈也就是所謂的交易當下自己早清楚知道換來的友善並不是什麼寶貝
更不是忠誠, 只是被一點點的自我催眠一點點加注賭博以及一點點求仁得仁給掩蓋.
反過來, 對女方而言, 不足額又或者力有所殆的餽贈反而是欺騙行為.
以為餽贈只是前金, 包裝在後頭的理當是所有對於富有生活的想像;
卻沒想到迎來的只有一顆乾枯的靈魂.
李妍:「夫以色示人者, 色衰則愛弛, 愛弛則恩絕.」
用什麼條件吸引到的人, 自然會因為該條件不復存在而離開.
古人有智慧.
大抵而言, 我對於被害者甚至加害者都存有同情.
我們的社會與圍繞的環境在感情上頭沒有一個模範與榜樣存在.
沒有一對成熟感情的學習對象可以模仿.
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似是而非奚落訕笑拜金淺碟的言行充斥.
沒有美德可以依循, 加上媒體以偏概全推波助瀾.
刻板印象就這樣充斥了.
死者與加害人都是一般的年輕人, 樣貌與工作跟板上的年輕人其實也差不多.
他們收到的資訊與被教育的價值觀跟我們也都大同小異.
在這個站與這個看板, 十幾年來我看太多太多酸久就成真了的風行草偃不知不覺.
(e.g. 5566由黑翻紅, 高國華雙胞胎主播下去吸事件未詳真假,
過去筆戰講求言之有物, 認真文調停文道德文都不乏,
卻漸漸愈發充斥情緒字眼甚至無腦推噓. 最後講久了就感覺好像真的是這樣子了.)
開玩笑可以, 不應該煞有介事.
其實在面對災難跟死者時多數板友依舊存有同理心就看得出我們的質地還在.
可以酸可以鬧, 但真的不要在嬉笑怒罵當中一個不留神自我催眠進了一堆不營養的`
本該大家都知道是在諷刺的價值觀與說法汙染彼此的靈魂.
這世界正常的人比不正常的人多得多, 要有信心.
我們都不要塑造出下一個張彥文,
先從停止在任何追求文底下貼滿金錢符號開始!
杜絕任何可能汙染到任何一位欠缺自覺的小朋友的心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