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從苦難中成長—高雄氣爆後的反思(上)

作者: zamaki (天堂道666號)   2014-09-24 13:03:22
【打狗吹水】從苦難中成長—高雄氣爆後的反思(上) by 新一
就在時序從七月跨入八月的那一夜,高雄市前鎮區與苓雅區發生丙烯外漏氣爆事故,造成
近30死、近300傷的悲劇。事故發生後,我等才驚覺,原來在看不見的地底,竟有如此多
的石化管線,讓高雄人就宛如躺睡在不定時炸彈上頭。於是,我等也才認知到高雄市城市
氣象外表的更新,並不會更改高雄市被石化業圍繞的現實,以及歷史錯誤點滴累積所致的
苦難。
那一夜的氣爆災難,首先讓高雄市民用生命體會到,長年抱怨的「南北差距」是真的存在
,那種工廠、污染、災難留高雄,稅金繳中央分台北,並非無的放矢,因為哪個城市有高
雄這般的無名地底石化管線呢?更有甚者,高雄成為台灣石化王國的前哨基地,除了日治
時期高雄被扭曲的日本軍國主義視為南進基地,並在後勁半屏山下設置海軍第六燃料廠此
一歷史根源之外,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石化工業成為蔣經國十大建設的重要政策時
,便讓高雄從此注定與石化污染跟災難共存。
事實上,根據社會學者許甘霖在1993年的研究指出,國民黨政權在1990年代前便利用國家
資本掌握石化業上游,並以黨資本結合私人資本壟斷石化業中游。誠如,許介麟在《戰後
台灣史記》中述及,1960年代的加工出口中,紡織跟塑膠類的加工製品(如玩具)的大量
出口,讓台灣對石化中間原料需求甚殷。原本此些中間原料是由美日進口,並造成台日貿
易逆差缺口;另一方面,1970年代初期之後,美日對於石化公害的認知,逐漸停止擴廠。
於是,亟需石化原料的台灣,遂在1968年一輕建立之後,石化工業隨即成為蔣經國1970年
代十大建設的重要推動項目之一。此外,按當年規定,石化工業要有一定比例官股,其它
則開放民營。因此,1971年6月成立的第一家控股公司—中央投資公司,以民營企業身份
參與石化中游產業。這些黨資石化產業,也受到國民黨政府的政策保障,如《獎勵投資條
例》的各種好康保障。這即是許甘霖提出「黨資本」概念的主要源起之一。
經過1970年代石化產業體系的整合,國民黨黨資本大量擴張到石化業中游。1980年代,石
化中游產業除了繼續享受政府政策的保障之外,甚至會犧牲石油化學工業上游的「國營中
油公司」的利益,來補貼黨資本蔓延滲透的石化中游產業。例如,1980年9月的「石化工
業產銷平準基金會」,即是拿國家錢補貼黨資本盤據的石化中游產業。因此,黨資本的石
化廠,即成國民黨黨營利潤與收入的主要來源。許介麟在書中進一步以國營中油、黨營中
央投資公司跟美商亞美和共同出資成立的「中美和化學公司」為例,在1993年是台灣製造
業總排名中排行第25名,營收淨額137億。這即為何台灣生態、環保運動先鋒教授陳玉峰
會痛陳,台灣石化業中游「大多是當時皇親國戚買辦等權勢者所掌控」的主要源由。
再者,氣爆之後,除了帶來對石化業發展的反思之外,也炸開了我們對城市成長、都市規
劃、跟台灣特殊的地方與中央關係的探索。事實上,氣爆管線繞循的位置,在30、40年前
台灣石化業開始成為國家扶植工業並大發利市之時,是屬於城市郊區。但由於欠缺對城市
成長與都市規劃的願景計畫,城市幅員隨著人口膨脹之後,郊區早已成為市區與人口密集
鬧區的腹地。於是,疊加拼湊式的城市發展,在「政府部門」間的本位主義與欠缺統整,
配合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慣習,讓這些地下石化管線就這麼安靜地躺在市區的底
下,無法確認管線何時埋置、何人主管、多少管線…等「無主管線」。
事實上,二戰之後高雄市改制時的人口差不多13萬,至1980年代中,原高雄市已經膨脹成
130萬人口的大城市。日治昭和11年(西元1936年),在日本政府頒佈的《台灣都市計畫
令》規劃設想中,高雄被規劃設定為人口40萬的城市。目前高雄棋盤式的大格局馬路,幾
乎是當年都市計畫下的規劃產物。戰後,落跑來台10年後的國民黨政權,繼續沿用日本人
的這份都市規劃。根據高雄日治時期文史專家姚銘緯指出,遲至1970年代,國民黨治下的
高雄,才幾乎實現日本人當年都市規劃中道路計畫。日治時期的40萬人口設想,早就在國
民黨政權只會沿用日本都市計畫,而沒有隨產業跟人口成長而更新之下,
埋下今日高雄市工業、商業、住宅混雜交錯的城市地景。
迨至1970年代,石化工業跟重工業落腳高雄,人口隨著就業機會大量移駐高雄,中山高的
興建,更讓高雄城市發展開始沿著中山高交流道的接軌道路散開。於是,到了1980年代,
城市商圈重心早已逐步從鹽埕區,往高速公路交流道銜接連接點,四散延伸。不幸的是,
邇近那位代捐1000萬地震賑災款給中國的連戰,在1979年10月份時,即用交通部長的職責
宣布為配合經濟十年長期發展計畫,將興建北高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並著手規劃。當年
若能如香港一般,從構想、規劃到興建耗費僅約十年,則高雄的工、商、住混雜情形或許
可透由捷運線出口,進行分流導引。然而,令人難過的是,高捷的身影從1979年開始呼喚
,始到2006年才見伊人芳蹤,終讓高捷失去利用捷運出口,引導住工商區的分流;畢竟,
城市的生活機能跟住工商混雜情形,早已固著化並成為既定事實。
此外,除了高雄市因快速成長,導致工商住混雜情形更加夾纏難解之外,此次氣爆的源頭
正是位於前鎮運河口岸邊的危險石化碼頭—「前鎮儲運所」。事實上,1968年後勁中油高
雄煉油總廠設置的一輕廠之後,便同步由中油跟經濟部在高雄港申設一個石化儲運碼頭。
直至1973年,此一碼頭由高雄港務局向中油收取租金,成為高雄港的特約碼頭;由於碼頭
隸屬於省府交通處(後來精省之後改隸交通部)的高雄港務局之生財工具,雙方還為了此
特約碼頭營運收費標準鬧僵。不論如何,高雄港市長期未能合一,高雄港區的碼頭規劃跟
高雄市區的發展無法同步,再加上威權時期的恫嚇導致市民噤聲,遲至1980年代解嚴之後
,倚鄰碼頭區並深受各種污染與噪音惡待的民眾,才敢扯開聲喉向跟港務局抗議污染的水
泥碼頭、軍用碼頭、以及石化碼頭等等。
因此,隔鄰即是住宅的「前鎮儲運中心」,是高雄港石化原料進口的儲存場地,長期被周
遭住民認為是惡鄰般的「不定時炸彈」。此次,氣爆的輸送源頭,即是由此一石化碼頭—
「前鎮儲運中心」送出,原本周遭居民長期都置身於石化儲存槽氣體外洩與爆炸恐懼中,
竟演變成輸送到半途的外漏爆炸,實是始料未及。但此問題,其實也再度讓市民發現,港
市未能合一,讓高雄港的危險碼頭設置跟高雄市城市發展脫鉤而可能導致的危險。於是,
吾人便不能不懷疑,若今日港市早就合一,港區儲存槽勢必得配合市區發展而外移,那石
化管線是否也就得同步外移繞開市區,而不會引發今日的悲劇了呢?
高雄氣爆的那夜,我不斷思考著,究竟是哪些一點一滴累積成的原因,讓我們的市民
跟城市,必須承受這場難以承受的苦難呢!?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313
作者: gy5566gy (gy5566gy)   2014-09-24 13:03:00
工藤新一
作者: STi2011 (鳥王達)   2014-09-24 13:04:00
在忙
作者: alamabarry (.............)   2014-09-24 13:04:00
END有藏頭嗎
作者: STerry1986 (大胖壕)   2014-09-24 13:05:00
抓到了,是東京殺人魔害的
作者: killerken (踢了肯)   2014-09-24 13:08:00
作者: steve17 (象牙)   2014-09-24 13:09:00
好啦好啦 全搬來天龍國 你們都不要用
作者: kkchen   2014-09-24 13:11:00
高雄真的應該往以農立市.才是正途...
作者: TRIMGAL (Visca!Barca!)   2014-09-24 13:13:00
好文!下集出了嗎?
作者: vaude (濃睡不消殘酒)   2014-09-24 13:20:00
哭邀啥 等核一二四爆了以後 高雄才爽吧
作者: victoryman (聖立祐 彭馬利哥)   2014-09-24 13:2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