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台灣人沒自信
台灣的歷史是被統治和被占領的歷史
缺乏民族性和國家認同感
當然就會習慣去討好外國人及外來文化
而不是去形塑自己的本土性
因為對台灣人來說
歷史的習慣上從來沒有讓台灣文化去影響國外的想像
食物的譯名也反映了這種缺乏自我、討好外國的文化
怕外國人看不懂、不會唸,而去硬取ㄧ個彆扭的英文名稱
台灣人愛取假掰的英文名字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在歐洲讀書時
無論中國、日本、南韓、印度的留學生,都用自己的名字
只有台灣學生愛用英文名字,愛用到外國人也匪夷所思的地步
其實
不用怕外國人不會唸、記不住
如果對方真的很重視你,你就算名字再難念,對方都會記得
(林北在國外是少數堅持用自己中文名字的台灣留學生)
扯遠了...
※ 引述《alice1216 ( )》之銘言:
: 剛忽然想到在英文裡
: 壽司是sushi 泡菜是kimchi, 河粉是pho,
: 義大利燉飯是risotto 羊肉串是kebab 鵝肝醬是foie gras
: 可是為什麼水餃叫dumpling 牛肉麵叫beef noodle soup 火鍋叫hot pot?
: 有人有這方面的八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