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語辭典:
便宜行事 ㄅ|ㄢˋ |ˊ ㄒ|ㄥˊ ㄕˋ
經上級許可,不用請示而自己斟酌情形處理事務。漢書˙卷七十四˙魏相傳:「數條漢興
以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賢臣賈誼、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諸施行之。」亦作「便宜施行」
。
所以便宜行事,其實是獲得充分授權的意思
例如八國聯軍之後簽訂辛丑合約,合約上各國談判代表的頭銜是這樣:
大清欽命全權大臣便宜行事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
大清欽差全權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部堂一等肅毅伯李鴻
章
大德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大臣穆默
大奧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齊乾
大比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姚士登
大日欽差駐扎中華全權大臣葛絡乾
大美國欽差特辦議和事宜全權大臣柔克義
大法欽差全權大臣駐扎中國京都總理本國事務便宜行事鮑渥
大英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薩道義
大義欽差駐扎中華大臣世襲侯爵薩爾瓦葛
大日本國欽差全權大臣小村壽太郎
大和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克羅伯
大俄欽命全權大臣內廷大夫格爾思
意思就是這些使節有獲得本國政府的充分授權,可以完全代表本國政府進行談判
但是我最近看新聞,常常看到記者把他唸成「ㄆㄧㄢˊㄧˊ行事」也就算了
連意義也完全不對,曲解成很敷衍亂來的意思
一個四個字的詞彙就讀錯兩個字
連意義的解讀也全錯還用得很開心
記者怎麼都不先查一下字典?
有沒有「便宜行事」被亂用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