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o03213: 那要步要說說你覺得薪水該給多少才比較合理??? 09/30 01:37
: → o03213: 給否定句很簡單,給肯定句很難,我很好奇 09/30 01:38
: → o03213: 一個月至少多少薪水你才能買得起房子?? 09/30 01:38
: 推 Rajabell: 你要不要去問你爸當年月薪5萬買不買得起房 09/30 01:40
: → Rajabell: 再看看現在月薪5萬買不買的起 09/30 01:40
: 推 Rajabell: 給個肯定句怎會難?你不就輕易說出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 09/30 01:43
: 推 o03213: 五萬塊你可以買得起便宜的地方但生活機能不方便 09/30 01:44
: → o03213: 蛋黃區找怎麼會五萬塊買不起,買雞屎區OK的 09/30 01:45
: 推 Rajabell: 我家賣魚20年,景氣好不好,看客人出手就知道 09/30 01:45
看看外資做的國際數據吧:
http://www.numbeo.com/property-investment/gmaps_rankings.jsp
台北房價所得比高達27倍。台中20倍。
反觀紐約和東京,才8倍多。
至於德國柏林,才6倍多。
=============================================================
是日本和歐美房地產商太沒競爭力?還是台灣炒房炒過頭?
請大家自己判斷吧。
作者:
NewSpec (新規格)
2014-09-30 02:00:00帥過頭隨便半篇文章就打死你, 然後會一堆人按讚說有理
當然是外國人沒競爭力啊? 有錢不賺非君子 Z>B Z>B居住正義? 那什麼東西 能當飯吃嗎?
作者:
yspen (國境之南奇幻旅程)
2014-09-30 02:02:00689:那是外國魯蛇沒競爭力
所以台北27倍聽起來有很扯嗎 至少租金便宜還能租上海隨便租金非精華區的大套房6000多人民幣價格就是這樣,你如果覺得房價炒過頭,剛好租金又低
政府沒做為下最好房價是殺得下來 有做短期也殺不下來..
作者:
wondtty (好冷)
2014-09-30 02:14:00這是台灣,有可能不炒房嗎?天方夜譚吧!
打房就已經打了兩年了,之前在銀行就知到央行有多煩台北市房價就還在慢慢漲,等淡海林口三峽開始殺再說
炒房的腦袋有問題臉皮又厚啦 才會有一些莫名的辯護這樣說最快也最簡單明瞭人家就沒腦袋賺錢又想當有錢人,腦袋是能多好掰出來的理由當然是隨便翻基礎又簡單的資料就能打臉
ZZ 我無息借你3000W再跟你保證買一個房子肯定漲贏個歸你輸的歸我 你買不買?
作者: plokm160 2014-09-30 02:23:00
幫高調 多一些人關心也好
老實說自己投資房地產也不犯法也不是錯但不必要講一些歪理
租金跟房價是兩回事,台灣的房價所得比過高有問題嗎?房價過高撇開買不起的問題,還有潛在性金融風險
甚麼叫過高 ?拿錢買資產賺取資本利得 天經地義謝謝
甚麼叫過高,這個有很多研究,自己上google查你賺資本利得天經地義,但不用扯些歪理
要不要考慮交通通勤距離,要不要考慮房屋持有成本要不要考慮城市腹地大小,要不要考慮通貨膨脹
通勤距離就不用扯太多,持有成本過低確實是主因至於通貨膨脹假議題,自人類有現代金融開始就是通膨
要不要考慮基本利率,要不要考慮其他投資平均收益把房價所得比列一列就叫分析 高於平均就是太高阿
怎麼定義非自用住宅?央行的政策目標是維持通貨膨脹穩定,房價干他啥事
我不支持甚麼非自用住宅,就實價課徵持有稅央行的貨幣操作會影響通貨膨脹跟資金爛頭寸問題
inno你跟他認真做啥,他列舉的理由哪裡和房價負擔正
你知道多少中小企業淨利2%,調高幾碼就能吃掉他大部分
利潤,升息順便造成升值,再吃掉它5% 還要不要開?實價課稅 要不要先時價登錄
如果你相信溫和通膨的話 那央行的通膨控制的很好時價登錄本來就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本來就是時價課稅的
打房政策阿,不要管甚麼自由經濟,居住正義好了我不認為有可以快速又不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打房措施
就算時價課稅,如果自住戶也要殺 那不是連辛苦存錢買房的年輕人都一起殺
不用管甚麼自住戶,每個人有一定的扣抵額就行你只持有一戶的話,靠一家幾口的扣抵額可以減免不少但你如果持有高級住宅又在哭稅太重,那就沒辦法
你把不到妹又住大房子,本來就多佔資源,繳點稅很合理吧把不到妹的可以買小房子,稅也不會太重如果你搞清楚持有稅的目的本身就是要提高使用效率就不會講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了
老人家有房但沒錢?台灣大部分投資客也不是一個人10幾20間,通常比較多
就是手上兩三間在弄,怎麼殺他們操作空間都比真的自住戶低#比自住戶高
逆向抵押這種東西在台灣就很難,到時候就有人去總統府
有種東西叫溫水煮青蛙,實價課稅不一定要稅率一次到位但是實價課稅先把稅基弄起來,稅率以後再慢慢調就行
所以我說現行制度不行,就用人頭扣抵額制這樣你家四個人抵的金額沒有比較多現行制度是人頭登記自住就整間豁免改成一個人頭固定的扣抵額就行
你有在玩房產的就懂,這樣不會打到真自住戶先進國大多1%,基本上就夠痛了,至於扣抵額還可以再討論
投資客跟真正自助財力差太多了,1%對投資客來說有點痛的話 一半也夠自住戶痛到哭了
扣抵額拉高就可以解決,投資客會用在自家房子上除非投資客自己都不買房
你家四個人有四間的話,比起兩個人住的自住 負擔兩倍
如果各縣市抵扣額不同,那你就會發現很有趣的事情..算戶口的話,那大家戶口的會牽進台北算居住的話,那你怎麼知道他有沒有住那..
這沒有甚麼有趣的,就像所得稅扶養父母一樣通常會找最高的那個來報但無論你怎麼操作,能豁免的金額就那樣當投資客要操作超過自住部分的房產,那部分無法豁免
這你想太多,理論上台北人數會降低因為真的有人會被趕出台北市,但那是必要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