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ot917 (每天一點新鮮)》之銘言:
: 全世界最會玩錢的美國人玩qe
: 臺灣是不是也可以
: 印鈔票投入公共建設
: 拿去提高勞工退休金
: 要軍公教把退休金降低一定會反彈
: 但是提高國民所得數字也等於降低了
: 軍公教退休金的價值
: 最低薪資拉到三萬五
: 但是價值一樣
: 數字遊戲可以解決軍公教肥貓的問題嗎?
: 有沒有那個黨要推這個政策,我投他一票。
QE的作用本來就是這樣阿.
逼你們這些老不死的出來工作 => 解決少子化.
打死退休金福利 => 健保,18%,勞退,儲蓄險.
逼存錢的把錢拿出來用 => 獎勵投資.
炒地皮 => 增加政府收入.
通膨 => 減少政府財政問題.
雖然QE不是真正印鈔票,他只是視同政府憑空在那邊丟資源進國家社會裡.
(但是也是增加債務)
但是會得到和印鈔票一樣的效果.
沖出熱錢,資產價值上升等等.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當這個區域處於一個僵化狀態.
貨幣和生產和資產處於一個死板的平衡.
這時候因為新開發和新創業的減少,所以經濟不成長.
並且會因為之前是一直成長,所以成長停滯後還會有一個"反彈".
類似現在歐盟,日本遇到的問題,就是經濟短期衰退.
通常來講,市場如果處於平衡,日子應該也是可以穩穩的過.
反正就是世界不變,大家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沒有進步也沒有發展,但也沒有退步.
可是這扯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財政問題.
經濟不成長,政府就很難去維持他的債務...
因此僵化市場最有壓力的,是政府...它會破產.
尤其市政府沒辦法度過那個反彈...會壓迫他的財政.
另一方面,因為人民爽慣了成長的利多,等經濟不發展的時候就超會靠背.
因此政府就會開始QE..
這樣很簡單,我把所有"資產"的價值都往上拉,"貨幣"價值就相對的向下降.
等於我把市場的平衡線往上拉...
這樣我們是不是又製造出新的成長空間來??
那...我們又可以繼續享用經濟成長的利多.
至於這些空間是從哪被擠出來的??
就是以上所有持有或享受貨幣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