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用傳播學理論來解釋行得通 為何KMT這種選舉手段百試不爽
著名的耶魯研究(Carl Hovland)指出
對於大眾如果是低教育程度(沒有識讀能力) 或是與你相同立場為多數時
就要使用單向論述(跳針 猛攻對手並忽略自身缺點)
由於閱聽人不會特別去查證 也不願意查證 使得宣傳效果奇佳
根據邵氏夫婦的議題建構研究指出 一個新聞議題的突出有以下步驟
1. 媒體初步強調某事 各家媒體會用不同面向和方法來報導(爆料初期)
2. 媒體強化某些論點 並貼標籤(經濟決定論發揮效果 媒體有機會動手腳)
3. 將議題連結到某方向(次級符號:候選人貪污 不誠實...)
使選民的利益問題趨向集結(也就是所謂的炒作過程)
4. 議題風向成功帶起後 再循環報導 保持熱度
(天花板效果:反覆報導讓原先不知情的人也有認知 反正他們原本政治冷感 也不會查證)
又根據Gerbener涵化理論(網路媒體不適合用此分析)
指出 重度收視電視者 會與電視台立場相當接近
有收視者受影響程度又會高過無收視者
但 透過“人際互動”造成的傳播效果會大於看電視
再根據沈默螺旋理論
因為人類有害怕被孤立的心理 選前幾天只要社會意見風氣成功被塑造
那些沈默者(對議題不表示意見者 不一定是中立選民)
會被民意所影響 轉而投向民意和輿論所支持的人
綜合而言 經濟決定理論在台灣(資本社會)相當適用 抽廣告的威脅對各家媒體而言 足以影響的他們的言論方向
柯P要贏 只有
"拒看電視 拒買統報" "與身邊人聊金衛TDR"
的方式來揭露神豬真面目 消弭傳媒效果 從自己的身邊做起 才有可能戰勝媒體優勢
而且選前幾天是關鍵 一旦沈默螺旋中的剪刀開口出現
原本支持柯p的人也會轉投藍 所以不要再說為何臺北市民總是想不清楚
在媒體霸權的時代 想得清楚的人已經不多了
小弟是傳播學初學者 大家姑且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