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喜歡吃便宜的爛東西,已經是根深蒂固的習慣了
台灣人向來不重視品質,就像雇主不在乎員工的能力,只在乎薪資
這種cost down文化反映在食衣住行上面,就是台灣人只在乎價錢,不在乎品質
我有個叔叔是在台中種果樹的
好幾年前,因為媒體報導台灣追求健康養生的趨勢,所以他開始改變種水果的方式
以前,他的果園跟其他果園一樣會噴灑大量農藥,加很多化學肥料
後來,他逐漸改用有機方式去種植,農藥灑的少,所以要加更多人工去除蟲除雜草
化學肥料灑得少,改用有機肥,還有用牛奶豆漿這類去當肥料
這樣改變下來,他的生產成本就比一般水果貴了至少四成以上
可是他賣的價錢也只敢比一般同類型水果貴三成,因為再上去他怕賣不出去
結果呢 ? 他虧得一屁股債,把過去幾年賺的錢都賠進去
他說,在台灣根本賣不出去,無論他怎麼跟農會合作去認證這是更有機天然的水果
台灣人管你健康還是養生,只要看到比較貴,就自動無視它
另一方面,台灣政府在推廣有機認證上,政府是非常怠惰的
沒有設立嚴謹的認證方式去檢驗,或者有制度但是政府抽查非常鬆散
所以,政府設立的關卡有跟沒有一樣,就像GMP根本是形同虛設 (餿水油事件就可以
看出政府有多麼怠惰)
因此,不同養殖方式的商家完全被混在一起,生產成本高和生產成本低的產品
在市場上是分不出來的,有心選擇的消費者也無從選擇起.
我可以打包票說,他的水果真的比市面上的水果好吃兩倍不止
可是,別人一顆水果賣35-40元,他賣48-50元
差了10多塊,台灣人就寧可選擇吃農藥,吃化學肥料,也不要天然有機的
比起天然有機,台灣人更重視10塊錢.
後來,他的水果全部外銷日本和美國,只留一點點給自己和親友吃
台灣人常說日本都把好東西留給日本用,台灣都把爛東西留給台灣用
我只能說: 這是政府怠惰和台灣人愛用便宜貨的民族性,台灣人自己選擇的結果.
※ 引述《hallcom (http://goo.gl/Un5MW 讚)》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人間福報
: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 77%有機雞蛋 來自格子籠飼養
: 【本報台北訊】有機店販售的雞蛋,真的具備有機認證或來自友善畜牧嗎?台灣動物社會
: 研究會昨天公布調查報告,全台五大連鎖通路:聖德科斯、統一生機、無毒的家、棉花田
: 、柑仔店,販售的三十五款雞蛋品項,只有一款有機,七款以放牧、平飼或豐富化籠飼等
: 友善畜牧生產,其餘二十七款、高達七成七的雞蛋,不僅來自「格子籠」密集飼養,包裝
: 也未揭露來源牧場資訊,同一產品還比賣場貴三到五元。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消費者以較高價錢,到有機店支持友善環境健康的
: 農產品,但買到的商品卻與價值認同相左,不僅成了冤大頭,還莫名其妙成為助長虐待動
: 物、傷害環境的幫兇。呼籲有機店負起社會責任,制定「友善雞蛋採購政策」,宣示不再
: 販售「格子籠雞蛋」。
: 事實上,歐盟自前年一月起,已立法禁止格子籠養蛋雞,並規定所有市售雞蛋須明確標示
: 飼養系統,方便消費者辨識與選擇;蛋殼上也有○到三數字,代表有機、放牧、平食、豐
: 富化籠飼,有如每顆蛋的「身分證」。但國內每年生產六十七億顆雞蛋,仍有九成九以格
: 子籠集約飼養。
: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格子籠」飼養是將母雞關在如A4紙張大小的籠內,母雞無法梳
: 理羽毛、築巢產蛋,大規模密集飼養提高蛋雞啄毛、脫肛、骨折或窒息機率,容易引起疾
: 病或禽流感,蛋農被迫投藥及抗生素,也間接影響雞蛋品質;然而,國內五大有機店,採
: 購政策只將「無藥殘」、「蛋品檢驗」設為重點,漠視生產方式。
: 朱增宏表示,國內愈來愈多小農以友善畜牧生產雞蛋,但是轉型需要通路支持,才能讓更
: 多農民加入。研究會也要求,農委會修正畜牧法第七條,在畜牧場登記證書中載明生產系
: 統,讓業者可以在包裝上正確標示友善畜牧方式。
: 農委會則表示,由於修法同時規範到豬牛羊,須再研議,但承諾持續輔導雞農轉型,朝友
: 善畜牧方式前進。
: 3.新聞連結:
: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72889
: 4.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
作者: Skabo (kaka) 0000-00-00 00:00:00
在我看來這是會種水果不會行銷而已 台灣人喜歡排隊買貴的爛東西可是舉世聞名的 包含各種食物跟名牌假的有機食品可是賣的嚇嚇叫 不是台灣人花不起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