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iffcliff (號:)》之銘言:
: 假若人類學研究欲探討 族群的智力發展狀況
: 除了取樣做智力測驗,再透過統計分析該族群發展狀況
: 是否還有更直接快速的方法呢?
: http://ppt.cc/J91K
: 像上述報導就是利用取樣測驗分析得到的結果
: 但智商到底該怎麼定義?
: 該用何種指標精準量化?
: 檢測方法該如何設計?
: 這些都是問題~
: 所以是否有群體智商分析相關的八卦?
看到這類研究的時候
第一個要問的問題就是
他用的是什麼工具?
所謂的工具,就是智力測驗
唯有了解他所用的智力測驗,你才有辦法知道他所謂的"智商"
是指什麼?也才能了解他的"智商"的操作性定義為何?
和他說的90及105是代表什麼意思
他測到的是什麼,沒測到的是什麼
你在論文中看到的智商,是怎麼定義的
就是要了解他所用的工具,背後的智力理論是什麼
不需要把他想得多複雜,智力測驗基本上就是你建立出一個自己的智力理論
再用心理測驗的方式去做項目、信效度、校標等等的分析,並建立
標準化的施測程序和常模
最後一次又一次的改進,慢慢建立起來的測驗
至於一個智力測驗是怎麼驗證自己有沒有效
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效標
什麼是效標?,就是一個對照的標的物
他用對照的標的物成績,去比照施測成績的結果
(通常就是做相關,不過還有其他方法)
舉例而言就是 在校成績
(通常都是這個,這也是為什麼在成人智力測驗
沒有青少年智力測驗那麼多,因為你要用什麼效標去對照,是一個難題)
如果是與運動智能或音樂智能有關的,可能就是就實際操作的表現
去做一個標準化的測驗或是資料蒐集,並與之對照。
雖然我不太認同這位教授的結論
但我沒有看過這位教授的論文,所以我不對內容做太多評論
單純就你的疑問給一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