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oSo5566 (↖☆煞氣a颼颼★↘)》之銘言:
: 但是在發音上使用的是清朝皇朝時起推廣的官話
: 有機會去看看滿清皇帝講官話(例如溥儀在東京審判作證的影片) 現代人都聽得明白
滿清時期是講官話,
但這官話並不是滿清人推廣起來的,
而是千百年來在北方所形成,
在滿清成立前,已經是百姓的語言。
: 國語跟其他許多方言比較 是簡化後而且還被北方民族兒話音影響的中文
: 在聲調上尤其明顯 但在詞匯上因為具有官方語言的優勢 國語發展比較多新詞
國語多新詞
主因在於發音較簡便
而且配合文字
有音就有字,有字就有音
: 可是很多基本詞匯仍是以本土語言較為豐富 只是台灣人已不懂得使用
哪來的豐富
唐詩裡許多的字,
台語是唸不出來的,
有的就算唸出來
音也很怪。
: 這些語言歷史都很悠久 也較接近中原古音 許多面向來看都比國語複雜且更有系統
不要再自嗨了
國語比起閩南語
更接近古音,
只是它少了入聲字。
不信的話
拿幾首唐詩用閩南言去讀
再用國語來讀
看看哪種唸起來腔調圓潤。
就用李白那首床前明月光為例,
用國語唸,字字圓潤,
用閩語唸,就出現好幾個類似ㄘ ㄙ的音,
也就是上下門齒間的氣擦聲
這在詩詞裡是大忌。
再用格律最嚴的律詩來檢驗,
每一句的每一字都有平仄的法則,
用國語讀,幾乎都合
用閩語讀,常有不合。
所以,台語稱為鶴佬話或褔佬話,
較為正確,
而河洛話或中原古音,
台語應該沒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