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紀念中國遠征軍七十周年

作者: TonyDinozzo (DiNozzo)   2014-10-10 19:49:00
※ [本文轉錄自 PublicIssue 看板 #1KDwRCX_ ]
作者: justthatday (justice) 看板: PublicIssue
標題: Fw: [心得] 紀念中國遠征軍七十周年
時間: Fri Oct 10 17:28:43 2014
※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1KDqcnEv ]
作者: kau76901 (KAU) 看板: Warfare
標題: [心得] 紀念中國遠征軍七十周年
時間: Fri Oct 10 10:51:27 2014
紀念中國遠征軍七十周年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大時代的故事>
作為一個出生在台灣的七年級生,雖然知道自己的父親祖籍雲南保山,還來自緬甸北部的
密支那,但對我而言這些遙遠而陌生的土地,似乎跟另一個星球上發生的事情差不多。對
那裡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也並不知道父祖輩從緬甸來台代表的是什麼意義,我只有從
父親偶而提起的老生常談中得知一二,對那一次都沒踏足過的祖輩故鄉並不為意。
後來在台北市華山文化園區舉辦了一場名為<國家記憶>的展覽,這是對岸的歷史考據家
與美國合作取得了許多寶貴的中緬印戰區抗戰影像、照片資料,當時作為歷史系大學生的
我受同學邀請,再加上作為男孩總是對軍事有著濃厚興趣,便一起組團去參觀了這個展覽

展館中放映了一部名為<尋找少校>的記錄片,片中講的是中國與美國合作,在雲南、緬
甸邊界的古戰場中,尋找一位當時參加了中國遠征軍擔任軍事顧問,並且陣亡於那裡的美
國軍官之墓的過程。而後又補拍了一部<發現少校>的續集,講述的是國軍少校趙振英在
參與了遠征軍並贏得二戰勝利後,被選為日軍受降儀式的會場警備司令之光榮,及隨後在
文革中慘遭惡鬥,不得不將抗戰的光榮記憶遺忘,絕口不對後世子孫提起,藏著這個秘密
直到今天。
片中不時提起密支那、騰衝、野人山這些地名,或者是馬幫、滇軍、駐印軍這些專有名詞
。一些同學好奇的問起這些陌生名詞的含義,而我則基於從父親講古那裡聽來的材料一一
加以解釋───我不禁感到詫異,我明明一次都沒有踏足過那些陌生的土地,但卻感到對
那裡有種異常的熟悉感,而且隨著記錄片的放映,越愈感到心中一股熱流湧上,以及對這
些曾經在那裡浴血奮戰、甚至埋骨異鄉的父祖輩產生了深刻的哀傷與同情。
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故事,是國軍抗戰史上少數值得一提且與外國聯軍合作,備受國際肯定
且留下大量證據史料的勝利,先前已有許多前輩留下詳盡著作,無才晚輩如我就不好東施
效顰了。我在此只想簡單提一些概要的過程,以及遠征軍對整場世界大戰與八年抗戰造成
的格局影響。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中日雙方進入全面戰爭,伴隨著山東、上海、兩廣的陸續失陷
,中華民國被切斷了透過海運貿易取得軍需物資的管道,南京、武漢的陸續淪喪導致政府
被迫遷入大後方的陪都重慶。
即使來自海路的補給線均遭日本切斷,但此時保持中立的美國仍然透過印度、緬甸方面持
續地給予國軍支援,令日本感到有如芒刺在背。一九四0年德國閃擊歐洲摧毀法國,而日
軍便趁機宣布接管法國在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的殖民地,並扶植泰國的親日政權,意
圖擴大在中南半島的勢力範圍以切斷美國援華的交通線。
日軍進駐越南終於導致東南亞地方的殖民大國荷、英警惕,於是美英中荷四國遂組成ABCD
包圍網,聯合對日禁運鋼鐵、石油,少了發動戰爭機器之燃料的日軍於是挺而走險,在一
九四一年末襲擊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
一九四二年,美國太平洋艦隊被重創,而英國遠東艦隊亦被消滅在馬來亞,喪失了制空制
海權的盟國部隊在東南亞只能被日軍任意宰割,美軍在菲律賓、英軍在香港、新加坡全面
潰敗,數萬盟軍官兵被俘,被日軍押往戰俘營途中還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巴丹死亡行軍。
趁著英國損失慘重兵力空虛,日軍借道泰國進攻緬甸,英軍不敵日軍凌厲攻勢被包圍在仁
安羌於是向國府求援,這就是第一次中國遠征軍之發端。中國這邊除了救援英軍之外也希
望確保中緬之間交通補給線不致斷絕,於是國軍派遣約十萬人兵力入緬作戰,包括了中國
唯一配備戰車的機械化第二百師、經過整編的新三十八師等嫡系一流單位,可謂精銳盡出

雖說國軍入緬成功解除了仁安羌之圍救出了英軍部隊,但隨即日軍發動猛烈攻勢,導致國
軍戰線被突破切割,大多數循原路往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將軍之新三十八師則隨英軍往西
撤入印度。隨同英軍撤入印度的國軍有比較充裕的補給而損失輕微,但向北撤退的國軍則
陷入野人山的原始叢林中,在糧盡彈絕又衛生條件惡劣的環境中,最終損害達到了駭人的
十萬中有六萬之眾,可說遠征軍精銳的三分之二都盡喪於中緬邊界之上。
但日軍輕易贏得菲律賓、新加坡與緬甸的連戰連勝,使其指揮高層輕敵大意,洋洋自得打
算趁勝追擊,緬甸方面日本第十五軍總司令牟田口下令強徵緬甸牛馬牲畜作為輜重,仿傚
成吉思汗模式要求士兵一邊進軍一邊宰殺牛馬為食,打算強行翻越緬甸原始山林攻陷印度

在日軍持續強徵物資、增兵緬甸之際,國軍退入印度蘭姆伽的孫立人之部屬持續接受來自
雲南的空運士兵補充人數,並接受英美裝備與訓練的加強,成長為國軍最精良的新編第一
軍,同時透過印度飛往雲南的駝峰航線,美國運輸機持續地空運裝備到中國境內協助編組
新的一批中國遠征軍,準備展開對緬甸戰場的反攻。
一九四四年一月,牟田口下令發動他的成吉思汗作戰揮兵入侵印度,於是在緬甸的英美聯
軍遂請求國軍再度出兵支援,於是將從雲南出發的第二次中國遠征軍編為X部隊,從印度
出發之駐印軍為Y部隊,這XY部隊的會師目標就設定在緬北密支那。
日軍傳統以來輕視裝備低劣訓練不足的國軍部隊,誇稱一個皇軍能對付五個支那兵,但在
印緬邊界上遭遇的卻是全面英美裝備,配備著薛曼坦克的精良國軍而大受震撼。日軍在正
面戰場遭遇中英美部隊的頑強抵抗防守,背後是不滿日軍佔領強徵牛馬憤而起義的緬甸翁
山抗日游擊隊,側面則有來自雲南的中國遠征軍挾擊。日軍前線各師團擔憂被切斷後路而
紛紛抗命撤退,但這時機卻恰逢緬甸雨季之始,於是日軍敗走路上紛紛命喪於豪雨、傳染
病與土石流下,日軍屍骸堆積如山,近十萬官兵陣亡或失蹤,緬北道路遂被倖存少數日兵
稱之為白骨街道、靖國之路。國軍駐印軍、遠征軍成功會師,實現了緬甸戰場的勝利,確
保了中緬公路這條補給生命線的開通。
滇緬戰場戰史中,自是有許多可歌可泣故事,在<尋找少校>記錄片中,幸虧美國管理史
料檔案有方,美軍退伍老兵組織連結緊密,透過資料按圖索驥,很快的就讓這位葬身緬北
異鄉的美國少校埋骨之地重見天日,並為他舉行了盛大的移葬儀式榮歸故里,也令其遺族
得以心慰。然而,同樣與他葬身滇緬的近十萬名中華民國國軍官兵卻沒有機會得到這樣的
好結局。
由於二次大戰結束後緊接著爆發了國共內戰,國民黨在中國的敗北導致大批國軍退入中南
半島北部,並與泰、緬各國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許多二戰國軍埋骨於當地的臨時公墓遭到
緬甸搗毀,而那些從戰爭中倖存下來的老兵,不是在左岸成為文革鬥爭下的犧牲者;就是
變成右岸去中國化政治風潮之後的被遺忘者。
受過美國嚴格訓練,為國家流血犧牲奉獻,曾經是世界最精良的一批戰士,如今竟然成為
了流落街頭作資源回收的獨居老人,或甚至是更悽慘的:被世人徹底遺忘的無名白骨。孤
臣孽子之悲哀,莫過於此!
我本以為自己是個沒什麼特別的普通人,但直到最近才發現我們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大
時代的故事,驚心動魄的程度大概都足以拍成電影長片,就像得過奧斯卡獎的<阿甘正傳
>。然而,卻有更多人沒機會留下他們的故事,甚至是連留下自己的姓名,證明世上曾經
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都沒辦法。而那些極少數的倖存者正在迅速凋零,很快我們或許就再
也無法重建當時的歷史,還給他們應有的名譽。
今年(二0一四)是一九四四年第二次遠征軍攻入緬甸的七十周年。第一批來自滇緬邊境
上的國軍將士英靈移祀忠烈祠,儘管這只是最基本的還給他們應有之名份,而遠遠不夠對
得起他們的奉獻犧牲,但至少還是個好的開始。
在密支那戰役期間,美軍五三零七特遣隊(麥瑞爾支隊、掠奪者部隊)為中美部隊擔任前
鋒任務,以空降方式投入日軍後方並開闢野戰機場,並堅守至國軍趕到為止。儘管叢林空
降付出慘重損失,但五三零七部隊還是成功與國軍合作達成艱鉅任務,這支部隊日後蛻變
成為如今赫赫有名的美軍精銳第七十五遊騎兵團,直到今天他們的部隊隊徽左上角,都仍
然保有一顆青天白日星,以記念當年緬北叢林血戰時曾與他們併肩奮戰過的友軍。直到今
年,一位當年在仁安羌被日軍圍困的英軍老兵費茲派崔上尉(Gerald Fitzpatrick),也回
到台灣來參加中華民國的國慶閱兵,只因為他感激當年曾經出手拯救了自己一命的中國遠
征軍。甚至是日本的外務省每年也都撥給經費,在緬甸、印度的戰場上修築日軍戰死將兵
的慰靈碑。
我們沒有道理在失憶了七十年之後,繼續裝聾作啞,假裝這些曾經確切發生過的故事是不
存在的耳邊風。二0一四年也是一次大戰爆發一百周年,而全世界最後一個一戰老兵才在
不久前剛剛去世。我們的父祖輩───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大陸,不論是國軍老兵、共軍老
兵甚至是日軍老兵,能述說這些故事的見證人一天天的減少,可以說寶貴的時間已經所剩
無幾。
古埃及跟古中國一樣熱衷於記錄歷史,而古埃及有一種殘酷的刑罰,一個人倘若犯了叛國
、瀆神或是弒親之類的重罪,就會遭到記錄的抹煞。這個人死後將不會有人記念、不會有
人知道他曾經存在,相當於死後就什麼都不留下,徹底的成為被遺忘之存在。從這層角度
來說,那些無名死者究竟是犯了什麼樣的大錯,才落得這樣被人遺忘埋骨異鄉的下場呢,
實在是令人難過。
希望從滇緬抗戰的國軍將兵移靈忠烈祠這件事開始,二次大戰乃至國共內戰時埋骨四方、
無人聞問的這些犧牲者、倖存者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與照顧,兩岸應當還給這些人應得的
名份與榮譽,重建屬於這些人應有的尊嚴與故事,而不只是一座座萬人塚上的無名烈士數
字。
作者: kau76901 (KAU)   2013-10-10 10:52:00
10月10日中華民國萌節快樂。此文是為<雲南文獻>所寫。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3-10-10 10:55:00
萌節快樂~
作者: ChoshuArmy (長州軍閥)   2013-10-10 10:56:00
作者: Swallow43 (絕對領域命者)   2013-10-10 11:00:00
推~
作者: Jedidiah (哪裡有FFXI的私服程式T_T)   2013-10-10 11:23:00
推 :)
作者: aaa7513231 (渾沌與秩序)   2013-10-10 11:37:00
淚流滿面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3-10-10 11:39:00
作者: schwalbe (Preußische Sparsamkeit)   2013-10-10 12:07:00
作者: yakifone (復員兵)   2013-10-10 12:51:00
要不是中國牽制。陸州就沒藉口不攻澳洲。戰線就不會停在豪北而已
作者: gogogygy (開心過日子)   2013-10-10 12:55:00
作者: Fredericke (Frederick)   2013-10-10 13:16:00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3-10-10 13:18:00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3-10-10 13:29:00
作者: wlcaroline (阿青)   2013-10-10 13:32:00
作者: trjbb (修養)   2013-10-10 13:34:00
作者: slamdunk1024 (堯曰)   2013-10-10 13:55:00
作者: B7th (白金家的岬天下無雙)   2013-10-10 16:17:00
作者: starfury (紅茶與西洋棋)   2013-10-10 16:25:00
致敬
作者: chikasa (結束就是一個開始)   2013-10-10 16:29:00
作者: qlz (())   2013-10-10 16:40:00
紀念......
作者: Howard61313 (好餓)   2014-10-10 19:49:00
美軍威武
作者: fit   2014-10-10 19:57:00
送邊打邊退的英國軍隊和老奸巨猾的邱吉爾一句話: 我操你媽
作者: h3178378 ( ̄▽ ̄)   2014-10-10 20:0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