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很奇怪。因為房價既然被稱為價格,也不是政府規定的,也就代表買賣
雙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理論上是沒有過高或是過低的問題。因此,問這個問題之前,要
先搞清楚,更本質的東西。不然討論過高或是過低,都是沒有意義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大家都想要買房子。
房子就功能上來說,也就是提供住的一種東西。目前台灣還沒有看到想租租不到的狀態。
這說明了其實台灣大多數人買房子的目的都不是為了住,或者說,不只是為了住而已。這
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光大台北地區周圍的空屋就有18萬戶,如果真的只是在滿足住的
需求,不會有那麼多的房子閒置。
這種莫名的需求先不管是甚麼原因造成的,但是這種需求才是讓房價高漲最主要的原因。
投資客或是一般小老百姓看準大家都要想要買房子,因此買了擺著,不管是自住或是投資
只要這種需求還在,那麼就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只要這種莫名的需求存在,那麼政府無論如何打壓房價都是徒
勞的(因為那只是把房子從a手中換到b手中),本來是有錢人有現在換成魯蛇有。這種財
富重分配沒有太大意義。
真正的關鍵在於這莫名的需求到底是甚麼。我認為是對社會的不安定感。
過去皆以是否有房子作為人生成就的達成指標,現在顯然不是這樣。事實上,與其說是在
比個人能力,不如說是在比較每人的家世背景。因此,隨著這種社會普遍承認的人生成就
越來越依靠家世背景而不是個人能力才能達成時,這種不安定感會越來越深。
買房與否固然不是唯一的人生成就衡量指標,但是隨著房價漲幅越高,替代的指標卻沒有
隨之出現。相較於前一世代有明確且光明的人生階段成就,例如25歲結婚、30歲買房、45
歲如何如何,這一世代的年輕人對於前途是很迷惘的:婚不敢結、房子買不起,連吃東西
都會吃出問題,國慶日不知道還有幾次可以過,這種徬徨和前一世代造成極大的反差。
買房子,或多或少可以讓人找到一些安全感,雖然說這種安全感一樣很不切實際。這種為
了追尋安全感的心態,卻是造成房價高漲的助力,因為有了這種虛幻的需求,沒有想清楚
的年輕人只會有兩種選擇:
1. 更努力工作賺頭期款買房子
2. 開始尋求外力想辦法降低價格
但是這兩者都還是以對房子有強大的需求為前提。因此,政策不管怎麼變,房價就是不會
跌。有人說政府可以蓋更多的公共住宅、社會住宅,只租不賣,我認為同樣無法解決高房
價的問題。
因為既然房價的支撐是建立在年輕人對自己人生成就的追求,而不是住的需求,提供那種
出租宅並無法滿足這部分需求。因此,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大家先找便宜的出租宅住,然後
繼續存錢等買房子,房價依然不會下跌。
許多人一直把焦點放在國外如何如何,政府如何如何,我覺得根本搞錯方向。
這不是為這狗屁政府做任何開脫,我只是單純的認為就房價這件事情,政府無法,也不應
該去做任何的調整或變動,因為問題根本不在那裡。我認為政府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
們應該為人民建立起一個價值觀,或是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向。
但是很顯然的,政府現在越來越龐大,但是卻越來越腦殘。執政黨忙著賣台鬥爭,下面的
公務員每天不知道在幹嘛。碰到民眾抗議先翻法條看看有沒有依法行政,再來就是頭痛醫
頭腳痛醫腳。到最後花了很多錢,看起來做了很多事情,然後問題甚麼都沒有解決。
現在唯一明確化的就是日益攀升的房價,徬徨的民眾只會在那邊喊房價很高很高,但是沒
有辦法,至少在台北,房價是回不來的。政府就算現在規定房價不得超過多少多少,銀行
核貸成數不得超過三成兩成,一樣有辦法維持如此高的房價。
因為這些動作只會打破一些口袋不深的小投機客,但是真正支撐在那裡的,是我們這些魯
魯對未來的不安全感。那些是很恐怖很恐怖的。這些人的怨念,才是真的支撐著高房價的
最大的原因。
※ 引述《mstory (m的故事)》之銘言:
: ※ 引述《SergioAguero (Manchester City)》之銘言:
: : 昔有無殼蝸牛運動 今有帝寶巢運 一樣都是抗議高房價的問題
: : 但是2x年過去了 房價竟然更高了
: : 我知道不要有房市交易 房價保證跌
: : 或是 政府硬起來 真的打房
: : 但還有其他方法嗎?
: 很簡單啊
: 就規定房子只準跌不準漲
: 然後就規定每年跌幾趴
: 超過的一律判刑與充公
: 還加課超賣稅
: 或者是全國房市收歸國有
: 房子一律由政府蓋
: 然後大家用抽簽的
: 一個人最多住五十年
: 不得世襲
: 我想房價應該不可能不跌
: 或者是不會有房價跌不跌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