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rlinch2000 (壓抑自身威能)》之銘言:
: 有沒有漢文根本沒有大格局的史詩作品或是大器的作品
: 拉丁文:但丁
: 英語:沙士比亞
: 法語:雨果
: 德語:哥德
: 俄語:托爾斯泰
: 漢語............好像沒有類似格局的作品.....
: 中國人不是常常自稱文化大國
: 怎麼連個文學大作都說不出來....
首先,但丁的《神曲》不是拉丁文,而是托斯卡那方言。
中世紀拉丁文文學名著,也許是佩脫拉克的史詩《非洲》(Africa)。
原PO列出來的人物有幾個共通特徵:
1. 寫作往往是大格局,作品不只描寫人及人性,而且是整個宇宙(這點跟宗教有關)。
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就不用說了,寫出後拿破崙時代巴黎眾生相
的雨果,便自認《悲慘世界》為一部「宗教作品」。
2. 後世把他們歸類成「文學家」,但他們不是「文學系」的專家。
且往往認為自己寫的是歷史,比如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結尾很誇張,根本
就歷史學作品,很無聊,托老還硬是逼人看;或者是超越歷史的某些東西,如記憶
與神話。
3. 那些作者們往往處於文化轉型期的時代,或認為自己就是文化轉型的起點。
所謂「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以上述三點標準來看
最符合原PO的漢語寫作者(Writer)標準的,就是司馬遷,以及他的《史記》。
而漢語文學比起西方,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一直脫離不了歷史意識,
而且是最現實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