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10/141023_us_nkorea
歐陽誠 BBC中文網記者 發自美國華盛頓
2014年 10月 23日
柯林格表示,為了讓平壤釋放美國公民,美國不應當派高級特使訪問朝鮮,且不能
在關鍵議題上作出讓步(BBC中文網照片)。
儘管朝鮮曾誓言要對關押的美國公民採取行動,但周二,平壤當局卻出乎意料地釋放了
一名被關押的美國人。
這一舉動讓朝鮮觀察家們感到困惑,尤其在金正恩此前神秘「失蹤」四十天後,這一
舉動引發了更多的疑問:朝鮮為何選擇此時釋放美國公民?這是否是平壤向外界展示的
「善意」?
周三,平壤當局對外界表示,該國領導人金正恩親自要求釋放美國公民傑弗裏·福爾
(Jeffrey Fowle)。朝鮮還說,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向朝鮮方面發出請求。
不過,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表示,美國「並沒有同平壤達成任何交易。」
克里還表示,若朝鮮採取行動向去核化方向邁進,美國則願意同平壤當局展開對話。
為何此時釋放?
無論兩國是否真有政治交易,平壤的這一做法讓外界眾說紛紜。「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這可能是平壤當局向外界展開『魅力攻勢』的一部分,比如對美國、日本,
甚至韓國,」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負責朝韓問題的專家,華盛頓傳統基金會
(Heritage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布魯斯·柯林格(Bruce Klingner)對BBC中文網
記者說。
「另一種可能,則是朝鮮方面回應國際社會對其在人權等問題上的壓力。」柯林格
指出,朝鮮此次釋放美國公民,和多年前的幾個案例相似。但他表示,為了讓平壤
釋放美國公民,美國不應當派高級特使訪問朝鮮,且不能在關鍵議題上作出讓步。
目前,仍有至少兩名美國公民被朝鮮當局關押。其中一位是曾在平壤機場撕毀美國
護照,揚言要在朝鮮尋求政治避難的美國公民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另一位
則是韓國裔美國傳教士裴俊浩(Kenneth Bae)。
柯林格對BBC中文網記者分析說,若朝鮮當局再釋放一名美國公民,則很有可能是
米勒,「裴俊浩在朝鮮已經被判刑,且其被抓獲又與宗教有關;加之他又是韓國裔,
所以會更加複雜。」
朝韓會談「不會有太多成果」
本月初,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神秘消失40天後浮出水面。此前,外界對金正恩,乃至
朝鮮政變的可能傳言不斷。但目前從已知的信息來判斷,金正恩的「失蹤」最有可能是
由於健康原因。
不過,就在他「復出」前幾天,朝鮮的二、三、四號人物突訪韓國,引發外界關注。
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朝鮮方面罕見地答應重啟朝韓高層會談。這讓一些分析人士
對緩和朝韓關係抱以新的希望。
但與此同時,朝韓兩國又在邊界地帶多次交火。另外,由於韓國的促朝韓統一團體多次
通過大型氣球向朝鮮發放傳單,讓朝鮮方面十分惱怒。
柯林格表示,雖然朝鮮方面表示願意與韓國進行會談是好事,但他認為,朝韓會談
「不會有太多成果。」
「過去二十多年,我們總對朝鮮發生的細微變化感到興奮,過度解讀,最終我們卻總是
不斷地失望,」他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他認為,朝鮮方面可能會通過向外界展現出
善意,以獲取更多的支持和救濟,並同時繼續發展核武。
中國姿態轉變,政策未變
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雖然金正恩表面上仍然大權在握,但由於朝鮮的精英政治極其
不透明,外界仍然需要對該國可能出現的實際變故做好?備。
柯林格警告稱,國際社會應當更加有效地應對朝鮮的變化。他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
中期朝鮮的大飢荒時,由於國際社會擔憂朝鮮的人道主義危機,紛紛向朝鮮輸送糧食,
「但這反而讓朝鮮的政權更加穩固。」
當然,在過去二十年,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已經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今天,人們在看待
朝鮮問題時,時常要看中國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
不過,自從中國新領導人上台以來,中國對朝鮮的應對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比如,
中國官方智庫與媒體已經在更多地辯論中國是否應當繼續視朝鮮為盟友,一些輿論
甚至還呼籲中國徹底放棄朝鮮。今年,習近平也跳過朝鮮,對韓國進行了訪問。
「確實,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在態度上的轉變,但這仍未反映在中國的對朝政策上,」
柯林格表示,「很明顯,中國對朝鮮的做法感到不適,但如果你看中國領導人過去幾次
的講話,中國仍不願意通過改變對朝政策,改變朝鮮的行為。」
柯林格指出,國際社會對朝鮮的處理方式,並不能只是一味的制裁,但更不能只是
軟性地溝通。他認為後者是奧巴馬政府在2009年上台後對朝政策的一大失誤。目前,
美國與朝鮮的關係仍然沒有太大改善的跡象,六方會談短期內重啟的可能性也並不大。
「不過,若中國加入國際社會對朝鮮施加更大的制裁,平壤當局則有重回六方會談
談判桌的動力,」他補充道,「外交姿態往往很不錯,但更需要有具體的行動。」
(責編: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