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yekid: DPP搞笑的就聯立制啊 10/24 09:20
單一選區兩票制有兩種,分別是聯立制跟並立制,這兩種本質有差~
這邊解釋稍微一下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與聯立制的差別。
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的主要有名國家是日本,聯立制則是德國~
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的做法是,政黨票根區域選區票是無關的,各
自獨立。
以臺灣目前狀況為例,單一選區的區域立委的選區有73席,由各選區
各自選出。政黨不分區部分是34席,由各自所得得票率去分配,但政黨要進
入分配席次的門檻是得票率百分之五,這對小黨而言是很嚴苛的門檻~總而
言之就是不分區跟區域立委是完全不相干的~
聰明的版友如果有看我前面po的文會發現,政黨不分區好像比較能將
得票率反映在席次率。沒錯,有的國家的國會選舉採的是純然的不分區選舉
,比較正式的名稱是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英文所寫是PR(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好處是可以將得票率比較準確的反又在席次率上,但壞
處是政黨可以決定誰當國會議員,會導致選民無法決定由自己喜歡的候選人
當選。臺灣採的是與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FPTP)制為主的選制,所以這塊大
家比較不重視。
至於德國採的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則比較有趣。一樣是一票投黨、一票投
人,但聯立制有趣的地方在於,各政黨的席次先由政黨票先決定好,然後事情
況遞補政黨名單或超額當選。
舉例來說,假設應選名額300名:
藍黨獲得在政黨票獲得百分之55的選票,綠黨獲得百分之45選票
所以的藍黨在總席次300席中的席次占300*0.55=165席,綠黨獲得300*.4
5=145席。
這時有人會問不是兩票制嗎?那另一當單一選區的是怎麼回事?這邊跟大
家說明,假設藍黨因為政黨票分配到165席,如果藍黨在區域選區獲得的席次
是150席,那距離165席還差15席,所以這15席就由藍黨的政黨名單(不分區)
前15名遞補上,以達到165席的應得席次數。
那如果單一選區的區域當選超過應得席次呢?這時候就會進行超額當選,
例如我們剛剛提到的綠黨應獲分配席次是145席,但如果綠黨在單一選區區域
部分獲得160席,超越了該黨應得的145席次,多了15席,這時候綠黨的席次就
不會砍掉15名以符合席次數,而是這多出來的15名當選人將會進入國會,也就
是說應選300席次,最後當選315席次,這就是超額當選~
當然我舉的例子比較簡單,其實實際上不會有這的單純只有兩個政黨,一定
會有其他政黨參加,所以席次的分配會變得更複雜,簡單說明只是讓大家了解就
好。順帶一提,我記得德國的政黨分配席次門檻是百分之三~
所以要是當初民進黨推動的選制是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結果可能差蠻多的,
雖然基於北藍南綠的格局,國民黨的席次可能還是會比較多,但席次差距理論上
會縮小很多~而且降低政黨分配門檻,民進黨也更有空間進行連橫合縱以對抗國
民黨~而且因為聯立制加上政黨分配門檻降低,國民黨不過半的機率會提高~
所以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聯立制一字之差,可能影響未來數十年臺灣的政治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