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共通性,坐落在西方領袖以及台灣的媒體之間。
就是試圖重新定義誰才是太陽花學運的領袖。
在學運期間,全台灣的每個觀眾都會毫無疑問地說是林飛帆以及陳為廷。
媒體也可以說只圍繞這兩位學生的消息來報導,當然,我的解讀是媒體要塑造一個簡明
易辨的符號,才能在群眾力量還有動能時,凝合族姓分異的群體。
而從學運結束之後,不同的力量就開始幫自己相關的人開始抬轎,先是美國的一個智庫
邀請魏揚參加什麼XX論壇。當然,這可以解釋成魏揚是行政院的首謀,美國人又不看台灣
媒體,自然搞不清楚在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到底誰才是明星。
可是如果對比一下台灣媒體的態度,會有一個有趣的巧合,就是台灣媒體反而是在 “
事後”持續性的試圖產製新的學運領袖,而陳為廷跟林飛帆卻幾乎像是說好一般,有系統
的封殺在各大談話性節目。
當然,你可以簡單地說服自己說這是因為鋒頭過了,陳為廷跟林飛帆被丟到垃圾桶似乎
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但這兩位並不是以一種日暮西山的漸弱幅度逐步減少在談話性節目的
出現,反而是幾乎在學運結束的當下,有默契地消失在螢光幕前。作為對照的是一個不知
道哪兒飛來的吳崢,卻頻頻出鏡亮相。
潛在的,林飛帆與陳為廷的太陽花領袖的歷史符號不知不覺地遭到侵蝕,而媒體可以把
他們自己的人滲透進這個新的符號。
吳崢到底是在什麼時候突然又消逝在螢光幕前的呢? 答案是在我兩個月前點出這件事之
後。
也許相信我們媒體是如表象上激烈對立的各位可以停下腳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中天跟
東森跟三立是彼此對立的,為何在談話性節目上,固定的這批班底卻可以毫無滯礙的到處
流竄。
而且事實上這批人根本是很小撮的一批人,假使他們想要的話,他們可不可以偽裝成媒
體是對立的假象,鬆懈觀眾的注意力,於此同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媒體壟斷: 全台灣的媒
體其實是接受一個中央權力機構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