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運 馬總統:做到「有回應的政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9036880.shtml
中央社
總統馬英九今天談到3月學運時表示,他當時提出7次歡迎學生與總統對話的提議,都被拒
絕,「我想我們已經做到『有回應的政府(responsive government)』地步了」。
馬總統今天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記者詢問總統支持香港的民主化,今年初台灣曾發生
學運,許多人指出兩者有些相同與相異之處,主要都是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總統也曾批
評過台灣的抗議學生,兩者有什麼異同之處?
總統表示,「您剛問說我對台灣學運與香港學運的看法是否矛盾,完全沒有,因為我支持
民主、反對暴力」。台灣與香港的學運有兩個地方相同,也有兩個地方不同,相同之處在
於雙方都是以學生為主,而且學生都有極高的熱誠;但是雙方的目的不一樣,在香港是爭
取普選,換句話說是爭取民主,在台灣是反對政府的大陸政策,所以是反對一項公共政策
,「因為香港要爭取的民主,台灣都已經有了」。
他接著說,第2個不同在於政府當局的反應不同,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所以對民眾提出
的訴求都會研究並且回應,例如學生在第1天提出的訴求是希望服貿協議必須逐條審查、
逐條表決,實際上服貿協議還在立法院,並沒有通過,而兩天後國民黨團就說這本來就是
兩黨的協議,沒有問題,「我們可以接受」。
總統表示,學生看到提出的第1個訴求被接受以後,又提出第2個訴求,要求制訂兩岸協議
監督條例。實際上在學生提出訴求的1個月前,國民黨團就已經與行政院達成4階段監督程
序。行政院在4月3日,學運尚未結束前,就已通過監督條例草案,並送到立法院,但至今
已過6個多月,都還沒處理。
另一方面,總統說,學生要求與政府對話。行政院長江宜樺在3月22日從行政院走到立法
院,走進群眾當中要跟抗議群眾對話,但是學生說「你先要同意將服貿協議退回,我們才
對話」。就他記憶所及,這是中華民國第1次有最高行政首長走到群眾當中討論群眾的訴
求,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江宜樺居然被拒絕了,只好走回行政院去。「學生要求與官員
對話,官員來了卻被拒絕」。
總統表示,後來他在第2天召開記者會說明政府立場,而後在3月25日,他提出願意與學生
在總統府就學生的訴求交換意見,而且全程公開,電視台可以全程轉播。後來他一共提出
7次提議,學生提出許多反對理由不跟他見面,包括如果要見面,他不可以在立法院要求
國民黨團執行黨紀,學生甚至建議不在總統府,應該在凱達格蘭大道的路中間開會。
總統說,「我不曉得其他國家情形如何,但是一國總統提出7次歡迎學生與總統對話的提
議,都被拒絕,我想我們已經做到『有回應的政府(responsivegovernment)』地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