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urbomons (Τ/taʊ/)》之銘言:
: 伊波拉之父:中國爆發伊波拉風險極高
: 【now新聞台】曾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專家警告,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國,爆發伊波拉疫情的
: 有伊波拉之父之稱的皮奧特到亞洲多個地區出席伊波拉研討會,多次強調中國爆發伊波拉
: 疫情的風險極高。
: http://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116544
: 5.備註:
: Peter Piot
: 比利時微生物學家,於1976年發現伊波拉病毒
: 主要研究領域為伊波拉與愛滋病毒
今早我正事不幹,因為剛開始想翻一本舊書,所以把這個 title 給掃了一遍.
伊波拉病毒一共有五個病毒株,蘇丹、薩伊、雷斯頓、象牙海岸跟本迪布焦株
1976 年參與了首場 薩伊及蘇丹病毒株戰役,後來有出書的人,有兩個比較重要.
第四級病毒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6545
這本書的作者 麥科明克,是美國建立 第三代第四級熱實驗室 的大角,
1976 年他是第一批跑到薩伊病毒株第一線 揚布庫,去跟伊波拉病毒戰的小隊副隊長,
隊長 強森,第二代第四級熱實驗室 的室長,把這病毒命名為伊波拉.
原因是因為看到地圖上,揚布庫旁有條小河,名叫伊波拉
稍早於薩伊,南蘇丹也爆發了伊波拉,是為 蘇丹病毒株.
作者從揚布庫跑到蘇丹,成為穿越兩地戰區的第一人.
1979 年南蘇丹再次爆發時,麥科明克 是第一線指揮官.
中譯本共有三版.
伊波拉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26109
這本書的作者 克羅斯,也參與了 1976 年首度發現伊波拉薩伊病毒株的那一戰,
那時他在揚布庫當外科醫生,已差不多要回美國,
發生伊波拉疫情時,上面那群傢伙到揚布庫,就由他協調當地所需.
後來他以小說方式寫了 1976 年的伊波拉薩伊事件,上本書的作者說,
這本內容極為確實的描寫了該次事件.
中譯本有兩版
除了上面這兩個有提到第一次伊波拉戰役以外,
伊波拉浩劫(熱區)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17252
1989 年在美國爆發,一群來自菲律賓的非洲猴,莫名奇妙全死了,是為 雷斯頓病毒株.
作者 普雷斯頓 花了五年時間追蹤,包括親自把去中非調查,把這病毒株給掀底.
後來這本書被改拍成 危機總動員.
網頁上的書介跟出版日期是有問題的.
因為這一株是 89 年在美國發生, 94 年作者才出版,中文版應該是 96 年才出...
至於其它與病毒及伊波拉有關的,如:
病毒最前線: 出生入死三十年 or 蠢蠢欲動的三萬種致命病毒
就不多提了
在看著台灣的公衛大頭們使盡全力要搞倒台灣健保時,
不妨跳 tone 一下看看國外的公衛醫師們是怎麼在第一線跟病毒以命相搏吧...
啊,搞太久了,該來去幹我亂七八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