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
當年的清朝沒有消耗戰的觀念
幾乎是一打起仗來就要針鋒相對, 主力軍一敗就投降
如果當時中國靠國土的深度來吸引大多數的外國軍隊
這樣光是補給就是一大問題, 而且這些遠洋軍隊對於中國附近的國家影響力也有限
會不會如此一來反而是其他國家主動談和呢?
※ 引述《brbear (I'm professional)》之銘言:
: 清朝繼承科舉制度 考試出來的漢人菁英
: 論質論量 都不輸給明朝 比起楊廷和張居正等人也不遜色
: 事實證明 清朝對付內亂能力在歷代王朝也是頂尖
: 人家一場亂就撐不住 清朝幾場大亂一起來都沒在怕
: 但對付自己人人很行 對洋人都鳥掉了
: 洋務派一隻手想做事 漢人科舉菁英幾十隻手一直擋
: 派留學生出洋就說人家忘記聖人教化 背叛祖宗
: 想建鐵路就拆掉 海軍想買艦隊就推託說國庫沒錢
: 想開礦辦實業開銀行就哭天搶地 說人家勾結洋人賣國
: 這些人 很多是科舉考試的強者 四書五經一把罩
: 其中不乏翰林狀元等佼佼者 國內地位相當崇高
: 一碰到國外洋人就無能為力了
: 為了擋住這些漢人科舉菁英 洋務派還得花錢賄賂滿人權貴
: 現代化腳步也因此延緩
: 搞不懂這些科舉菁英尊崇聖賢教化 為何對付不了國外的洋人
: 大家有八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