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納爾說自己從不把困難看成失敗 「因為那正是開啟新路徑的未知驚喜」
鼓勵年輕學子「碰到失敗,就是學習、前進的時機。」
要不斷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並保持好奇心
1.媒體來源:
人間福報
2.完整新聞標題:
諾獎得主:失敗是未知的驚喜
3.完整新聞內文: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菲利普博士(左圖)昨天出席中研院舉辦的原子與分子科學研討會。新
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爾博士(右圖)昨天於中研院原分所以「單分子的雙重功
能:三維奈米顯微鏡之光源與溶液中多元運動之探針」為題演講。 圖/侯永全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菲利普博士(左圖)昨天出席中研院舉辦的原子與分子科學研討會。新
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爾博士(右圖)昨天於中研院原分所以「單分子的雙重功
能:三維奈米顯微鏡之光源與溶液中多元運動之探針」為題演講。 圖/侯永全
【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昨天舉辦研討會,難得邀請到三位諾
貝爾獎得主演講,包括今年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爾(William E.Moerner)、一九九七
年物理獎得主菲利普(William D. Philips),以及代表地主台灣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
(一九八六年化學獎)。
莫納爾昨天出席中研院原分所研討會後,談起研究路上的挑戰,說自己從不把困難看成失
敗,「因為那正是開啟新路徑的未知驚喜」,鼓勵年輕學子「碰到失敗,就是學習、前進
的時機。」要不斷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並保持好奇心。
拿到諾貝爾獎讓莫納爾的生活瞬間忙翻。他說,獲獎後三天內他就收到上千封信,「到現
在還沒回完。」此外,莫納爾認為自己得獎前後沒有太大改變,只有變得更謹慎發言,「
因為很多人會容易相信你說的就是真的,所以要很小心,這是我們的責任。」
莫納爾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化學系教授,他是世上第一個「用調頻電磁波去偵測到細胞中單
一分子」的科學家,因他二十五年前的發現,才開啟日後超級顯微鏡的發展,讓人類能超
越物理光學的極限,看到細胞內部結構。
莫納爾的研究,跨越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領域。他一輩子都是個「跨界專家」,從小
在家愛自組收音機、在自家後院玩化學,大學主修電機,卻加修物理、數學,最後拿了三
個學位畢業,研究所接觸分子科學,進入IBM實驗室投入生物領域,現則主力研發解析度
更高的顯微鏡,也致力於了解亨丁頓舞蹈症的成因。
他勉勵想從事科學的年輕人,研究過程中一定會不斷失敗,但從失敗中找尋克服的方法,
並從中追求解答是最迷人的過程;且最好能夠學習跨領域的知識,才能從不同領域中尋找
新的結果。
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是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馬里蘭派克分校特聘教
授,昨天他演講的主題是「聯合量子研究所的冷原子研究」,分享主要研究領域的中性原
子之雷射冷卻及捕獲,原子氣體之玻色‧愛因斯坦凝結,單原子量子位元為基礎之量子資
訊。
李遠哲昨發表「人類社會的永續轉變」演講,他認為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將遠超過科學
家過往的認知。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77785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