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k40 (飛機上有猴)
2014-11-17 13:46:28http://youtu.be/0p6pNWxpCKw
戰哥累了嗎?聽首歌吧
以下舊聞 只是轉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連惠心親筆函寫下爸爸打媽媽
台北訊 2004/02/26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52436
針對連戰毆打連方瑀的說法,壹週刊獨家取得連惠心近24年前少女時期與好友的一批書信顯
示,明確寫著連戰毆打連方瑀,而這件事,也讓她的童年充滿了不快樂與陰影。該刊指出,
連家人即使無需外人幫他們伸張正義,但連戰還是欠連方瑀、連惠心等妻子兒女一個道歉。
以下是壹週刊相關報導內容摘要:
在2月19日,連戰打老婆說發酵後,一位消息人士因不滿連戰一直沒說實話,決定提供本
刊14封連惠心念台北美國學校時,寫給她親人Jane(化名)的書信,並授權本刊使用。
連惠心和Jane是美國學校的同學,兩人曾無話不談,後來因故漸行漸遠,Jane目前居住在
美國。
收件人Jane確是連同學
消息人士並提供四本美國學校的同學錄,證明連惠心和Jane確為同學,連惠心還在裡面留
言給Jane。
這些信都是原件,而且有完整成套的信封、信紙,並有當時的郵票及郵戳,有些信件還因
時間久遠略微泛黃或破損。
信末的署名都是連惠心的英文名字ArleneLien,寄信地址則是敦化南路一品大廈連家住址
,撰寫的時間(有郵戳佐證)從1978年至1981年。當時,連戰已從薩爾瓦多大使一職卸任,
轉入內閣,擔任青輔會主委,前程似錦,連方瑀則在東吳大學中文系兼課。
1980年的連惠心在美國學校念書,正值放暑假,準備升八年級(約是國二年紀,連惠心生
於1967年)。在1980年7月2日及1980年8月7日的兩封信中,連惠心童稚天真的筆觸,明確地
寫下對「爸爸打媽媽」的憤怒。
專家鑑筆跡無明顯衝突
為辨別書信真偽,本刊邀請筆跡鑑識專家進行判讀,初步認定這14封書信與連惠心目前的
簽名筆跡,並無明顯衝突之處。尤其時間較晚的信件簽名,與她現在簽名「沒有完全不同的
特徵點」,而且書信中提及的相關人事,經本刊一一仔細查證,也都確有其事。
雖然在少女的眼光中,父母的爭執吵架可能會被放大,愛恨的情緒有時也會擴大,但兩封
信中間僅隔一個多月,連惠心字裡行間曾三度使用「打」(beat)這個字。
7月2日的這封信中,連惠心說連方瑀去了美國,外婆(汪積賢)前來照顧孩子,由於「爸
爸不希望媽媽去度假,她離開前一晚他還打了她。」
被迫選邊站信中多無奈
連惠心在信中寫道:「我討厭我爸爸,一天比一天討厭。我好討厭這可惡的賤人!」(
Ihatethedamnedbitchsomuch!)
連惠心在信中也對友人說她很想媽媽,但卻不能講,「因為如果我講出來,我爸爸又有更
多理由去打她。」顯然,當時的連惠心被捲入父母的爭執中,被迫選邊站。
也許是因為目睹家暴,連惠心在這封信中的情緒低落,她寫道:「我不曉得我們為什麼要
出生,有什麼目的。一切都好無聊。沒有一件事的結果是我想要的,是我當初想的樣子。有
時還不會差太遠,但大多時候都是不對勁。這時我會很失望,掉眼淚。真是奇怪。」……
信的末段,連惠心又近似吶喊地寫道:「我討厭看我爸爸老是打我媽媽。」(
Ihateseeingmyfatherbeatmymotherallthetime.)令人十分同情。
妻女擋子彈連戰缺擔當
根據這兩封信,顯然連戰夫婦對讀國中的連惠心該繼續念台北美國學校,還是改念中文學
校,或是去美國念書,起了很大的爭執。
連惠心在信中寫道,她堅決不肯再回去念中文學校,因為「我就是沒辦法跟他們講話。我
的想法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想法和我不一樣,我們無法相處。」……
這次選戰中,連惠心既與連家在美國波士頓、舊金山涉嫌違法未申報的兩幢海外房產關係
密切,又被民進黨揭發她曾刻意將戶籍從台北市遷到台北縣,涉嫌逃漏稅近四億元。
連戰在家產問題中缺乏誠信,已經逼使連惠心跟著捲入政治風暴,如果連在家暴問題上,
又同樣沒有誠意面對,尤其讓當年可能受他家暴欺凌的連方瑀,以及曾因而受到心靈傷害的
連惠心,還要站出來為他擋子彈,就實在太沒擔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