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中央社╱台北21日電
2.完整新聞標題:
中韓FTA 劉憶如:台韓天平更傾斜
3.完整新聞內文:
前財政部長劉憶如今天表示,中韓FTA等於是讓韓國加碼,台韓間的競爭天平將「傾斜更
加厲害」;台灣的FTA數量不足,除被邊緣化外,也會促使台灣面臨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
。
自由時報今天誤植壹週刊的「壹評論」文章,說劉憶如認為馬政府治國6年一事無成,還
拿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政治操弄。
劉憶如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強調,這篇文章不是她寫的,她在10月就已辭去為壹週刊撰
寫社論的職務,新出版的週刊目錄還沒有拿掉她的名字,自由時報引用時又沒有查證,兩
個媒體都擺了烏龍,也都願意澄清。
她說,中韓FTA底定,韓國等於是直接又再加了一個「籌碼」,台灣和韓國間的FTA天平將
「傾斜更加厲害」。
劉憶如指出,中韓FTA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警訊,在東協、東協加1、加6、加8等一路走來
,台灣都不得其門而入,可見警訊一直都在,台灣可說是眼睜睜看著中韓FTA一步步落實
。
她表示,台灣FTA的問題蠻「嚴重的」,沒有加入「小圈圈」就會被邊緣化,企業站在不
公平競爭的環境「一定會受傷」,而且不容忽略的是,會形成台灣向中國市場進一步靠攏
的結果,以致風險不夠分散;「該走的路沒有往前進,另一條路則要坐下來檢討」。
外界普遍認為,台灣FTA談判之路難行,與中國大陸阻礙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卡關有關,
劉憶如提醒,這都是外界臆測設限,台灣是國際經貿組織(WTO)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的成員國,中國沒有立場也沒有公開阻撓台灣,政府要善用這個優勢爭取和其他經
濟體簽FTA,「不要挖一個坑讓自己往下跳」。
另外,劉憶如說,在FTA響亮的招牌下,一定有些產業受惠,有些產業蒙受損害,政府在
積極推動FTA時,也要同時檢討、照顧受害產業,協助產業轉型,否則,就算外界有阻礙
的因素,光在台灣內部擺不平,也沒有有簽FTA的可能。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9081018.shtml
5.備註:
宇昌案不談,劉憶如講的其實也很中肯,上學期我也上過劉老師的課,個人覺得
他腦袋比6號候選人、金融專家清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