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hy5566 (帥5566)》之銘言:
: 西戰線雖然打的好
: 但英國仍然存在ㄧ定力量(克爾克敦....)
: 還有老美隨時會跳進來打
: why 毀約 德蘇合平條約 跑去打蘇聯?
: 為的是什麼?
: 結果被凍死的比戰死的人還多...
納粹德國別無選擇,為了最後勝利,只能先行發動對蘇作戰。
要清楚瞭解問題,必須由一戰後的世界情勢說起。
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最大衝擊,就是蘇聯誕生及其推動世界革命。
德國在一戰後,就陷入左派共黨革命的陰影中,在國內持續著左右派的暴力內戰衝突。
希特勒的納粹黨以抵禦共黨革命而崛起,最終在1933年奪取政權而鎮壓了左派勢力。
所以納粹黨與蘇聯共黨在政治上本是死敵,但為何後來會相互合作簽定互不侵犯條約呢?
話說納粹黨的崛起,本來是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以對抗共黨對歐洲的滲透。
納粹黨宣傳的德意志民族自決,先是併吞了奧地利,後來又要併吞捷克蘇台德區。
在民族自決的前提下,英法在慕尼黑協定同意了德國併吞捷克蘇台德區。
但納粹德國的進軍卻是幾乎併吞了整個捷克全境,引起英法警覺納粹野心而開始備戰。
但慕尼黑協定卻使史達林認為英法想要導引德國轉向東方對付蘇聯。
因此,史達林為了導引德國轉向對付西方國家,就開始與德國友善而劃分東歐勢力範圍。
史達林的想法是,支援德國以誘使德國對西方英法開戰,讓歐洲重演一戰僵持局面。
而在久戰社會動蕩下,共產革命就可以滲透歐洲各地而成功推翻各國資產階級政府。
從此,蘇聯一直供應德國大量戰略物資,以支援德國對西方的作戰。
而蘇聯也一直在加快備戰腳步,準備最後解放歐洲的大決戰。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對德宣戰,而蘇聯則與德國一起瓜分波蘭。
1940年,德國入侵西歐,一個月就擊潰了英法聯軍主力,而迅速佔領了西歐大陸。
英法慘敗之速,這是史達林所沒預料到的,史達林開始擔心以後情勢不利蘇聯。
因此,蘇軍逐漸開始移動至國境前線備戰,不是為了防守,而是為了等待時機以進攻。
蘇軍準備等待德軍進行征英渡海之役,在德軍大多陷在英國作戰時,突然發動進攻。
因為史達林很清楚,德國解決了英倫三島以後,必然會回頭解決蘇聯。
因此,蘇聯必須先下手為強,趁德軍疲於征英戰役時,先行出手攻入德國本土。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取消征英作戰,不只是英倫空戰失利的問題,還有蘇聯問題。
當蘇聯將大軍逐漸移往國境配置,擺出了可以迅速轉為發動進攻的配置態勢時,
對於納粹德國而言,相較海外英國威脅,蘇聯大軍威脅已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因為納粹軍事優勢的現代科技軍備,在能源上都必須依賴石油。
而納粹德國所能控制的歐洲油田只有羅馬尼亞的油田,其餘必須仰賴蘇聯供應。
而羅馬尼亞又是相鄰蘇聯,只要蘇軍發動進攻而佔領或破壞了羅馬尼亞油田,
納粹德國就將陷入無油供應的窘境,勢必難以再有效作戰下去。
所以納粹德國必須先行解決蘇聯威脅,否則對英作戰是非常危險的!
史達林一直拒絕相信英國提供的德軍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認為是英國想誘使蘇聯上當。
結果當德軍發動對蘇作戰時,因為蘇軍主力集結在前線而缺乏縱深,就被德軍大多圍殲。
納粹德國1941年的對蘇作戰,本來是有勝利可能,因為政治策略嚴重錯誤才會導致失敗。
因為蘇聯共黨的殘酷統治,起先德軍攻進蘇聯時並未遭到民眾嚴重抵抗。
反而是在許多地區,許多民眾將德軍當成解救他們的部隊,德軍甚至遭到熱烈歡迎。
在烏克蘭,熱情民眾向德軍獻上鮮花與食物,甚至有熱情婦女主動獻上肉體給德軍。
而且起初許多蘇軍也不積極抵抗,往往大批大批向德軍投降。
但納粹德國殘酷非人政策的大量殺戮與破壞,很快引起了蘇聯廣大群眾的逐漸激烈抵抗。
如果納粹德軍像一次大戰德軍那樣對待蘇聯民眾,蘇聯共黨恐怕難以號召民眾支持作戰。
說到底,納粹德國攻蘇作戰的失敗,是敗在自己的政治意識型態。
不過史達林的蘇聯共黨,在行事上也是殘酷而不擇手段。
新近解密的歷史資料顯示,蘇聯曾秘密組建犯罪部隊冒充德軍,滲透到前線附近地區。
這些冒充德軍的蘇聯部隊,故意對蘇聯民眾犯下暴行,以破壞德軍與週遭民眾的關係!
所以,歷史上的黑暗面,往往離譜得難以想像。
孫子兵法談論軍事有五個因素:『道、天、地、將、法』,道失敗了,其餘也就難了。
孫子有謂『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生,可與之死,而不畏危也!』
最好的用兵之道,就是得獲民心之道。得獲民心也就是基於善待民眾。
因此,仁智用兵知其為不得已,不得已用殺而不好殺,盡力以民為念而造福蒼生。
如此愛民利生,雖於戰爭時執掌兵權而染殺業,但於因果業報上也可以有所積德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