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ppt.cc/fh8w
選前週末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連勝文與柯文哲分別舉行的造勢/遊行人數有多少?
雖然柯文哲認為此事沒什麼好吵的,但其實裡頭大有文章。其中特別受到媒體注意的就是
:柯營自估20萬人,而警方估計10萬人,連勝文對兩者間甚大的差異表示,「相信警方專
業。」
筆者自太陽花學運以來投入人口估計研究,或許能分享一些心得。關於警方採用的估計方
法究竟專不專業呢?大多數的人口估計方法,都運用一個簡單的小學公式:
「人數=面積X密度」
姑且不去挑剔警方是否忽略活動的外圍區域(只算了活動最「熱鬧」的區塊),就人口密
度而言,警方評估柯營遊行的密度在音樂台、一號廣場為每平方公尺2人、新仁愛路廣場
與市府路密度為3人。採用這個簡單的公式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但是平均密度要選擇2還是
3,衍伸的結果卻是十萬人與十五萬人、四十萬與六十萬人的差距。
太陽花學運時,警方也是以3作為平均密度,3這個數字究竟怎麼來?其實是來自1967年美
國柏克萊大學新聞系教授雅各(Herbert Jacobs)對示威人潮估計的平均密度。不過,要
在約五萬平方公尺的活動面積(警方這次估算之範圍)內找到精確的平均密度並非易事,
真實地表上的人群分布是相當不均勻的,因此究竟要用2還是3去概括諾大的範圍,其實很
主觀。
若要進一步估算精確的密度分布是可能的,以筆者所研究的太陽花學運為例,網友集結力
量提供了筆者上千張的照片,這份研究挑選了其中下午3點半至4點半的照片,運用物件導
向影像分析軟體(Object-based Analysis),這個軟體能夠幫助我們計算出人臉數,進
而找到每個地區的點密度。此外,我們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空間分析,將邦吉
空拍工作室無償提供的空照圖切割成網格,與點密度疊圖後進行迴歸,以找出景福門地區
的人口密度分布。結果發現,平均密度為3.41(每平方公尺),一個標準差的誤差範圍內
,甚至高達4.37,若援引批踢踢網友繪製的330太陽花遊行總面積147,216平方公尺來計算
,警方以3人作為密度就足足低估六萬多人。更遑論這次警方以「感覺」決定部分地區的
人口密度僅為2人。
除了分析技術,能有上述成果,關鍵在於社會運動當下是否能有足夠的照片上傳。有了群
眾的力量,就能利用上述的方法很快找到真實地表上的不均勻密度,專業的人數估計是可
能的,只是這邊所指的「專業」,可能與連勝文所瞭解到的有所不同。
註:若有資工背景具影像分析、開發APP專長的朋友對此主題有興趣,歡迎一起討論,希
望能將這個模式推廣到能普遍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