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看見新北社福體系的崩解

作者: pressurepot (壓力鍋)   2014-11-28 11:04:17
1.媒體來源:
 晚安台灣:公民寫自由
2.完整新聞標題:
 《晚安臺灣:我們身邊的勞工故事》
 社福公務員:我看見新北社福體系的崩解——政策與制度讓人無法「好好做事」
 撰文:王離
 攝影:王離
3.完整新聞內文:
 燠熱的盛夏,在咖啡店與小彭見面,距離社會課約聘人員簽約期滿、正式獲得公務
 員身分還有好些年,他卻已離開安穩生活,走向職涯的第二次大轉折——當年他也
 是這樣毅然離開動畫公司工程師的職位,並先後在八里愛心教養院與萬里區公所從
 事社福工作。
在八里教養院學會的事
 說起八里教養院,小彭講到其分作兩個院區的緣由:原來,多年前八里教養院原址
 建築被發現是海砂屋,為了安全起見只好重建,並暫將院生安置至三峽。直到工程
 結束後,院生回到八里,三峽則改為專收學齡前兒童的日間托育中心,也是小彭服
 務的場所。
 托育中心服務的對象是一些「特別」的學齡前兒童,但小彭覺得那裡其實就像是幼
 稚園:早上接院生上學、日間上課、下午讓他們回家,再依院生發展項目需求撰寫
 與核對教學計畫。教學計劃的目的,是讓院生在未滿六歲的學習黃金期結束之前盡
 量習慣生活必需的肢體操作,例如解釦子等;除了這個考量,也是避免院生上小學
 後,不是每位老師都有能力兼顧到各個學生的特殊性與需求。
 小彭並非本科出身,一開始對於照料學童各項生理需求的部分,心理上也無法馬上
 適應。但相對於成員年齡層分布甚廣、平時也得值夜班的本部而言,他認為三峽院
 區其實較不那麼辛苦。
 小彭說,他在一次與某位老師的交談之後,才領會了與這些孩子交往的正確態度: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認識一個人、介紹一個人應該先了解他的個性、優點,而
 非先以較弱勢之處為他貼上標籤。因此他這麼說:「我會說這些孩子都是特別的朋
 友,『特別』這詞沒有貶意、出類拔萃也是特別——唯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平等的。
 畢竟當我們五、六歲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時候,他們已經每天為了自己的人生努
 力著,這種努力值得我們敬佩。」相對於別的孩子,他們可以說是更早就在學習自
 立了。
數字管理是社福大忌
 在八里教養院服務一年後,小彭來到萬里區公所的社會課擔任課員。
 萬里相鄰金山,兩區總人數差不多,弱勢人口卻是金山的三倍,因此工作量較金山
 多了些,而社會課業務包含災害準備、社區發展、老人關懷與志工業務,就小彭的
 經驗而言是個人少而事雜的地方。
 雖然在區長的認真與地方對政策的支持下,他自己的工作狀況還過得去。但這一年
 多之間,他還是目睹了新北市社福體系的崩解:
 在他的觀察下,新北市非常注重數據與績效,尤其許多來自戶政體系的上級更讓人
 有過於注重數字的「機械感」——數據管理當然有其科學性與方便性,在許多時候 
 更能對現況一目瞭然。但社福是個強調人性化、個別性的工作,只要求數據反而會
 看不見「人」的差異。
 譬如社會局長誇下海口,要求在今年內必須成立兩百所銀髮俱樂部——只要有單位
 提出申請便能獲得十萬元的器材補助費用——但去年一整年也只成立不到五十所。
 這時候基層就忙翻了,找東找西地詢問各處單位是否有意願申請。於是,在這種只
 看數字增長的「數字管理」之下,美意產生了質變:負責人開始想在區公所或其他
 場所都成立俱樂部,不過即使買了器材、掛上銀髮俱樂部的名字,地方的人力仍然
 不足。如偏鄉的區公所並沒有辦法持續照料這些設備,更何況有些器材在無人看管
 的情況下是可能讓老人受傷的。
方案推陳出新,人力無法負荷
 另外一個大問題則是工作量:每當上頭出現新的政策或方案,現有的人力就得吃下
 來,但舊政策的工作並未同時檢討或調整縮減,因此每位員工的工作量越來越大——
 或許公立的社福機構都是這樣子,以至編制內的人身上背的工作越來越多,當有員
 工負荷不了而離職之後,留下的人又得負擔更多。
 新北市最近的例子,即是「佈老志工」。這是個立意良善的政策,由民眾自發性的
 陪老人運動、聊天,累積的時數等到將來可以讓自己、親人或捐贈他人「兌領」同
 樣的陪伴服務。而要成為「佈老志工」得先上十八小時的課程,再加上八小時的實
 務訓練——雖然老人照護有其專業性,但對於「只想陪陪他們」的一般民眾來說,
 這些前置工作已經有點太複雜了,何況八小時的實務訓練必須由公務員身分的社工
 負責,這些社工本身卻已經身負一堆案子得做,往往分身乏術。
 「佈老志工」在推行上的荒謬程度,可以北海岸的石門、芝山、金山、萬里等區作
 例子。這四個區的所有實務訓練當時只有一個社工負責,萬里區找到三十個人想擔
 任佈老志工,由於實務訓練必須一對一進行,光這個區就得花兩百四十小時授課,
 更別說還有其他三個區,以及該社工原來該進行的工作;除非這些訓練都是簽名灌
 水交差了事,否則根本不可能達成。(按:目前實際人數較受訪時可能有出入。)
 但如果數字造假,不只「數字管理」徒有虛名,社福工作也就沒有意義了。
為了「有做事」讓人無法「好好做事」
 這一年多來,新北市公務員的離職率高達10%以上,雖然服務單位位處偏鄉的小彭與
 市政府內的員工往來並不頻繁,卻老是聽到他的工作對口離職的消息——包括一位資
 歷久、能力強,只要考上公務員就可以直接累計七年年資的約聘前輩都不幹了。
 即使在這年頭,「你不幹還會有別人來」,但一到職馬上就得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
 業務量,新人根本待不久。人事來來去去,別說政策推行的品質,就連經驗的傳承都
 無法期待。
 當然,就政治生命而言,追求績效絕對是讓選民覺得自己「有做事、有建設」的方法,
 但在無可奈何的浮報成績、即使想也沒能力提升工作、服務品質的情況下,反而消磨
 了整個社福體制的穩固性,最後吃虧的,仍然是整個社會吧!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0rz.tw/6VSHy
5.備註:本文採訪時間為八月,撰稿等作業不幸拖到最近才完成,但與選舉無關。
本文受訪者、撰稿及編輯等相關人員皆適用不自殺聲明。
作者: dsa3717 (FishCA)   2014-11-28 11:09:00
難怪我這邊兩個里都在今年開銀髮俱樂部跟老人共餐
作者: prunus (杏花兒)   2014-11-28 11:14:00
五都皆火坑,新北地獄十八層
作者: biglarge (大大)   2014-11-28 11:24:00
銀髮俱樂部有何難,叫長青食堂多掛個名字,就多十萬啦佈老志工訓練…只能造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