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ny5566 (☯大谷川一)》之銘言:
: 我跟我朋友剛剛在星衛屠殺現場
: 短短的2分鐘內
: 人稱山字營金城武的姜午陽下令放箭~放箭~再放箭
: 號稱4000人的太平天國蘇州賊兵
: 就全死光光了
: 為什麼龐青雲不收編他們而要殺死他們呢?
: 收了之後可以順便一起打南京
: 不是更好嗎?
其實「投名狀」是從太平軍戰爭的相關史料與戲劇裡面,東抓一點西改一點來的。
除了龐青雲被暗殺一段是改編自馬新貽的「刺馬案」真人實事以外,
龐青雲蘇州殺降的這一段,則是影射李鴻章的蘇州殺降,
但電影裡面呈現出來的動機與李鴻章真正的動機相差很多。
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以後,全國政權主要分成兩大塊,
分別是洪秀全自己掌握的天京(南京)、安慶等長江流域,
而蘇州、浙江等地則交給了後期崛起的愛將忠王李秀成。
以蘇州經濟能力之強,李秀成在太平天國後期根本相當於第二個天王。
李鴻章的淮軍聯合洋人戈登的常勝軍,從上海出發,進擊蘇州的時候,
這時李秀成正帶兵在南京城外,反包圍曾國荃,以試圖解救天京之圍。
根據地蘇州,李秀成則交給了自己的左右手,也是女婿的慕王譚紹光照料,
並且將納王郜雲官等於配屬其下。
但郜雲官這個人並不安份,
第一,他本身是湖北人,愛搞小圈圈,排斥廣西出身的老幹部(李秀成、譚紹光)
第二,他不滿譚紹光與李秀成之間的親戚關係,覺得譚是個沒有用的將領
第三,他對蘇州守城的前途感到絕望,而絕望之餘就會想要偷生,就會想要通敵
李鴻章相準了這一點,讓手下歸順的太平軍降將,
同屬新幹部(非兩廣出身者)的程學啟,和郜雲官搭上線。
這讓自認為「被兩廣老幹部壓得抬不起頭」的郜雲官很有共鳴,
覺得自己投降以後,能夠和程學啟一樣被重用。
所以本來可以堅守的蘇州,郜雲官在城內發動茶壺風暴,暗殺了譚紹光,開城投降。
但郜雲官這個人反覆無常的性格,現在成了李鴻章的大問題。
首先是郜雲官雖然開城投降,但在蘇州城內的防禦工事沒有及時撤除,
這讓李鴻章相當感冒。然後郜雲官投降後,不聽從李鴻章的建議,
把手下的五千兵將解編打散到淮軍各營裡面去,而是想自成一營,
這整個觸犯了李鴻章大忌,也成了李鴻章後來背信殺降的主要政治原因。
郜雲官這個人太自做小聰明。他沒理解到的一點是,
程學啟投降的時候是「裸降」,完全服從解散重編的指令,
而受降的是道學先生的曾國藩(相對於喜歡玩權術的李鴻章而言),
且後來還幫曾國藩打了兩三場先鋒(炮灰),才真正得到湘軍的信任。
程學啟後來轉投淮軍,也是曾國藩介紹給李鴻章的,
李鴻章看在老師的面子上也是見面三分情。
而郜雲官自以為投降以後什麼都不用做,就能享有程學啟的待遇,這不是癡心妄想嗎?
至於兵糧是不是李鴻章殺降的主要動機?我想糧餉肯定是一個動機,
但並不見得是主要動機。因為李鴻章當時有上海做為餉源
(上海的關稅,蘇北的部份鹽稅都就地解繳給淮軍),
其實財務狀況遠優於長江上游的曾國藩的湘軍本部。
郜雲官手下只有四、五千人馬,李鴻章若想讓這些人吃飯,是一定吃得上的。
所以李鴻章殺降,主要的動機並非缺糧餉,而是因為這些人想在淮軍裡面搞小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