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故宮有存在的必要嗎?

作者: asurasho (SHO)   2014-12-18 13:13:50
http://www.modelerlhj.com/showcase/case-a09.htm
這個是當年故宮競圖案第一名 王大閎建築師的作品
但是老蔣不喜歡,所以就請評審委員黃寶瑜重改成老蔣喜歡的樣子
當你走近國父紀念館,你正目睹台灣戰後建築與政治的尷尬糾纏。
一九六五年籌建國父紀念館時,建築師王大閎獲得競圖首獎,但因「高層要求有中國宮殿
符號的設計」,王大閎最後以隱喻「中國官式烏紗帽」的中央平屋頂妥協,國父紀念館才
變為如今的樣貌。這並非特例,王大閎一九六一年參加故宮競圖,也奪得首獎;但因設計
缺乏宮殿式符號,評審委員要求王大閎修改遭拒,最後轉由建築師黃寶瑜接手,也讓王大
閎的故宮設計化成泡影。
現年九十二歲王大閎,看遍台灣戰後公共建築滄桑。出身名門的他,父親王寵惠歷任外交
部長、行政院長和司法院長。王大閎在瑞士就讀中學,先後攻讀劍橋大學建築系、哈佛建
築研究所,貝聿銘曾是他的同班同學。
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研究所所長阮慶岳指出,日治時期台灣並未培養本
土建築師,「日本人帶入仿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築,總統府、台北賓館就是例子。」而王大
閎、王秋華等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在中國出生,留學歐美時受西方現代主義洗禮,將他們
所學引進台灣建築界。
一九六○、七○年代,台灣民間力量尚未興起,一般人並無能力找建築師蓋房子,機關學
校是主要業主,王大閎的校園建築包括台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台大法商學院圖書館等。
阮慶岳表示,王大閎在西方接受「血統純正的現代主義建築教育」,偏好簡潔、俐落又單
純的造型;而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則隱隱融入內部空間的設計中,讓細節呈現具東方美
感的韻味,台大學生活動中心、外交部是典型範例,「相較於國父紀念館,外交部設計過
程沒有太大政治力介入,王大閎有較多自主發揮的空間,他個人對外交部也比較滿意。」
基本上就是為政治設計的產物,問題並不在於內部的展品而是在整個場所精神上。
這邊是聽之前老師說的,也許有建築系本科的鄉民可以說得更清楚
※ 引述《w6422613 (燈泡)》之銘言:
: 最近上課老師講到博物館
: 發現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的博物館外面建築差異很大
: 日治時期的建築比較像是現代化建築
: 而國民政府時期的建築就很像清朝的樣貌,宮殿式的(如故宮)
: (更不用說某黨把日治時期的古蹟幾乎拆光)
: 故宮裡面展示的東西都是從中國來的
: 為什麼我們要展示這些東西?
: 從文化資產的角度來說,對中國人可能很重要,但對台灣人來說呢?
: 有沒有故宮在台灣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 其實老師跟我們說展示博物館已經變成一種統治技術了
作者: sd09090 (河馬阿河)   2014-12-18 13:14:00
空總那塊地要做小故宮
作者: tel5149 (唉....)   2014-12-18 13:15:00
空總那塊要做什麼根本沒定案 每個人都要那塊地
作者: smalltwo (獎金獵人)   2014-12-18 13:16:00
那塊地蓋住宅的話可以蓋好幾千戶
作者: sd09090 (河馬阿河)   2014-12-18 13:17:00
udn基金- - 政策焦點- 空總舊址開發將以北市規模規畫 -立委江啟臣說,應由故宮領軍,在空總設立「大故宮博物館館群文創園區」,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4-12-18 13:18:00
作者: cookcake (ReRe)   2014-12-18 13:27:00
這個設計門那邊有點像韓國王宮的門
作者: pigwayne   2014-12-18 13:31:00
是沒有培養本土建築師,還是白色恐怖時期被殺光? 禁聲?記得總督府戰後修復就是本土建築師負責的
作者: rnoro (隼)   2014-12-18 13:33:00
推內容
作者: tokko   2014-12-18 14:55:00
不過要我說 還是現在的故宮比較好看 很多現代風格的建築都是一時流行 我們到法國也想去看羅浮宮的建築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