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msheep (??)》之銘言:
: 雖說一般人都會很喜歡自己的寵物
: 不過寵物死了也不讓他入土為安
: 還要把它做成標本或骨頭標本
: 那種是什麼心態?
: 不會覺得很奇怪嗎?
: 例如家人你很愛他 你也不會把它做防腐變木乃伊放家裡啊?
: 有無這類八卦?
我是不知道把寵物做成標本是什麼心態,但知道要做好一個標本的心態要很細膩。
ps.昨晚不小心編輯時把本文刪掉,加點以前的回憶重新po文。
小魯是100梯前曾在某台北機關當替代役,因緣際會參與到作標本的過程,
還有無數日當搬運工跟水電工的辛酸日子。
台灣的動物標本製作相較於國外算是比較缺乏人才培育制度,
在國外的自然史博物館都會招聘訓練標本的製作人員。
但在台灣,博物館、中研院跟動物園的標本製作往往是交給"志工"跟助理來執行。
是的,你沒看錯......其中包含志工
礙於經費跟法令規章,台灣的公家機關很難開出一個專門做標本的職缺,頂多是讓研究員
或學者來協助,但研究員跟學者還要身兼研究與行政庶務,
所以標本製作的主力就變成志工了…
(這裡的學者,其實也只指成大一位專做魚類標本的教授)
志工有時還要去大專院校做標本教學。
所以形成一個現象,就是大學裡頭拿標本來研究的人,許多都不會做標本。
服役時,我是被一位叫聰哥的研究員帶著一起做標本(其實也是自己愛跟),
聰哥本身也是個傳奇人物,如果台灣有個標本名人錄,他絕對排得上還在世的前三名,
他太太因為做標本的過程中 我也偶然認識,聰哥的事最後講。
其實一般替代役是不太願意進庫房,裡面有溫溼度控制恆溫,
加上電話網路通訊幾乎斷絕,所以有種與外隔絕的感覺
待久了對精神還有身理健康都不太好,幸好我退役了。
每周只要有去做或搬運標本,當天我幾乎都是吃素,因為鼻孔和身上都會有散不掉的味道
…
記得有次是幫幾千條魚類標本從罐子裡拿出來換標籤,我大概整整半個月不想吃魚。
或者幫一隻部分腐壞的烏龜開罐換酒精,那味道直接讓沒戴口罩的工讀生吐了出來。
多數時間我是在作鳥類標本,因為比較多要處理。鳥標本先幫他用游標尺丈量紀錄後,就
可以用刀子開始解剖處理,過程我就不詳述了,想到那段回憶就有點噁心= =a
為了怕傷害到動物毛髮,所以標本製作過程常常是不能戴手套,所以一開始都要克服一下
心理障礙再動刀。
一般處理一隻鳥大概要花一天的時間,新手可能要花上兩天
大隻一點的鳥,如大冠鷲,老手也要花上三天。
一般會先讓新手做斑鳩,因為斑鳩比較常見不怕你做壞
但斑鳩難度不低,因為他羽毛密度高,解剖時容易把皮毛脫離太多
最好要有人在旁先指導。
海洋生物類跟昆蟲跟昆蟲就比較簡單一下,化學藥劑清理處理過後晾乾即可
魚記得要把魚鱗刮掉才能入罐就是。
貝類除了剃肉外,附著在上面的珊瑚蟲跟海藻要用漂白劑浸泡鬆軟後再弄掉。
講到貝類,龍宮翁戎螺(龍宮貝)是除了恐龍化石外,是我經手過最珍貴的化石標本。
1968年,有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撈到龍宮貝,因為是稀有活化石,後來被日本人用一萬
美金買走。隔年又在東北海岸撈到三枚活的龍宮貝,那時候放在228公園裡的博物館給民
眾參觀,一個月內湧進50多萬人參觀,只可惜養了一個月就掛掉做成標本。一顆完整的龍
宮貝在當時可以賣十萬台幣,足夠在台北買棟房子。
動物多數都用甲醛,但植物標本常需要調配化學藥劑,這方面我就比較沒機會接觸到
經驗比較深刻的那次,是我在搬運紀錄要報廢的化學藥劑時,有些因為放太久而外漏一些
我的手套直接被腐蝕出一個洞...
有些標本化學罐 揮發掉真的會毒死人,可是已經揮發掉半罐了囧
除了一些比較急迫性需要做成標本的動物外,都會先放入冷藏庫,排隊等候製作。但做的
人那麼少,死的動物又那麼多,所以往往都要等候3~6個月的時間的冷凍期。標本製作又
以鳥類最為複雜,因為鳥的身體結構複雜,又容易掉毛,處理程序上要較為久。哺乳動物
雖然大隻,大只要花時間把他的肉跟毛骨分離就好,相對製作過程單純,多花點時間就是
了。
鳥又可以分棒狀跟展示狀,棒狀主要是要研究用(如下圖),身體會用木棒或竹籤貫穿固定
http://www.yamashina.or.jp/hp/yomimono/shozomeihin/meihin08.html
展示狀就是大家一般在博物館看的那樣,較接近鳥類的自然生活原貌。
關於標本的來源 除了人員自己出去採集跟被民眾或鳥會送來的以外
海關進口偷渡時被扣查下來 也會送到各單位
有次海關扣查了一批中國偷渡的娃娃魚(據說能壯陽)送來 那整個就是壯觀可言
我們是將娃娃魚一些內臟清出,然後將一根玻璃管塞進牠嘴巴 再注入酒精。
每個單位會要求的動物來源形式也不一
像動物園的標本多是圈養動物 、自然史博物館則多是野外動物居多。
聰哥跟他助理會坐船出海採集蝦類樣本,很可惜沒機會當小跟班去。
聰哥是我服役過程中最欽佩的幾個人之一,
是我唯一在學術以外的公家機關看過為了工作和興趣而那麼努力的研究員,
為人很親切,完全沒長輩的架子,對我們役男也很照顧。
有次他看我在吃中藥,還走過來幫我分析藥方,我才知道聰哥家以前是開中藥行。
聰哥年紀比我爸(44年次)還大,其實老早就可以退休了,
但為了繼續更多沒做完的任務 還留在博物館內工作。
(庫房搬遷、標本數位化、策展等等)
聰哥太太跟我說過 其實就算退休,他們夫妻倆還是會繼續當動物志工
聰哥對動物有多熱情?
他是海洋生物學博士,一放長假就是自費到國外自然史博物館去參訪研究,
畢竟台灣典藏的動物還是不像歐美國家那麼多元。台灣標本典藏環境比較能與國際接軌的
,
大概只有台中科博館。
我只要有經過聰哥研究室旁,總是看到他在查閱動物資料。
而且以兩棲爬蟲類居多,聰哥覺得蛇是最可愛的動物…
常常在在路上,聰哥聽到鳥聲就能辨識出那是甚麼鳥(覺得有點神)
聰哥太太曾經跟我說過,聰哥回到家還是繼續研究,假日就是出去採集動物來做標本。
是到這幾年,才多花點時間陪家人。
林旺的標本就是聰哥做的,馬蘭的遺體我忘記甚麼因素,只能作成骨骼標本了。
已滅絕台灣雲豹標本也是由聰哥負責保養
忘了說,聰哥因為小時候發生過意外還是生病,所以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走路
所以它還能堅持上山下海採集動植物回來研究,就更難能可貴。
關於聰哥的故事一時之間也講不完,就講一個好了。
有次我在庫房搬標本,看到裡面有一隻熊貓整個傻眼,立即問聰哥這隻熊貓是真是假?
聰哥的回答也很妙: 那是真皮熊貓~
順便糾正我是貓熊,不是熊貓。
後來聰哥才跟我解釋,民國70幾年時 有位民眾捐了一張貓熊皮給博物館,
但那張皮已經被坐到殘破不堪,無法製作成標本。
當時聰哥有位好朋友,是文化大學的夏元瑜教授,
他一時興起,就問聰哥:想不想來做隻熊貓標本阿?
夏元瑜是北京師大生物系畢業的專家,因為在北京當過動物園園長,
是台灣唯一一位做過貓熊標本的人,後來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
可稱得上是台灣標本之父,但已經過世多年了。
當時還沒有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國民黨也沒順手帶隻貓熊來台
所以聰哥就跟夏元瑜到處去圖書館翻找資料,
丈量尺寸跟比例,然後用黑白羊皮混雜熊貓殘毛,模仿貓熊照片來剪裁後,
做出了台灣第一隻熊貓標本出來。
但因為這隻貓熊畢竟不是真的貓熊,所以就也不會展示出來,所以我們只好等團團圓圓
pass away了 XD
其實最精采的是聰哥追他太太過五關的故事,算是有點傳奇色彩,
是發生在屏東深山的事,有機會PO在飄板會比較合適。
我曾經問過聰哥,我們做了那麼多標本,能展出的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
這樣還要繼續嗎? 感覺有點做辛酸ˊˋ
聰哥說有次他到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去,那邊有英國一百多年來的麻雀標本,
後來研究者全部拿出來保養時,發現一百年前的麻雀跟現在的麻雀在形體上怎有點不同?
後來深追探討發現,原來是工業革命的空氣導致麻雀的形體改變
所以標本的製作不僅僅是為了給民眾看,還有研究啟發性功能。後來想一想,確實是如此
,因為我自己做標本解剖的過程,很容易發現相同動物的不同死因,這些動物的死因常常
可以當作人類的借鏡。
突然覺得聰哥的事講太多了,沒講到什麼知識點
補充幾點:
1.現在做標本早就不用福馬林了,都是泡酒精。(除了做序列脫水之外)
2.因為要做紀錄建檔,鳥的雌雄辨別往往要解剖後才能判定。
3.現在典藏標本的庫房都是用溫溼度控制,也比較少用防蟲劑
4.正名"貓熊",是像貓的熊,而非熊貓。
5.沒有台灣標本名人錄這種東西啦,如果有的話,有幾位外國人也應該放進去,包括早田
文藏、Robert Swinhoe、森丑之助等人。
6.標本的標籤都不能隨意丟掉,很多是日治時代的紀錄,那都是珍貴的自然史料
7.關於夏元瑜,他有幾本九歌出版的文學小品,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