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構成與改進條件分析
然而相較於共產主義,資本主義
自然就是因為那些營造個體慾望制度氛圍,
才得以現今全球國家重要體制的霸主之一,
而觀察共產主義的發展,當制度僅僅強調公共財的概念,
便會造成群眾的怠惰心理,並且失去進步的動力...
因為即便制度創造了多大的公共財意識,個體的需求及欲望感知,
依舊是在公共意識前最容易被意識的存在...
同時,若是以制度強化的公共財意識,這樣的制度意象實質上是種:
「表象為高度道德的意識限制牢籠」
並且是種毫無彈性可言的高道德限制價值牢籠,
也就是說
在社會的群眾道德規範下,
我們可以預期的是普遍對於共同的善良認知。
雖然說我們都可以體現良善所帶來的美好,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同時就把好像不在這「絕對」的良善定一條件下,
扼殺掉其他的價值存在。
因為這就好比:
善是因為惡的存在才得以被定義(他們是相對的概念),
倘若我們完全否定了惡的存在,
其實相對同時否定了善的存在...
那就會是種完全不存在虛無概念...
但這基本上在邏輯上就不可能存在了...(哲學邏輯)
再加上,
實際上我們在真實條件上,
我們真的無法完全去將善惡作絕對的切割,
所有的事物不會也不該存在著絕對的善惡意象。
所以當我們企圖以制度去營造一種「絕對」的善良意象框架,
在合理的人性條件預期下,這樣的框架應始終是不符合人性的?
相對於強烈的制度營造的「善良」意象局限框架,
人是否更加傾向相對於個體意志的自由選擇?
所以在共產主義的經驗下,
我們可以得知,私有財的具備是相當存在的必要...
然而只是重點問題在於:
「我們該如何在私有財與公共財共存的條件下,
強化群眾對於公共財的存在意識?」
在此我們必須去更清楚認知「公共財」的明確定義,
1.公共,形容詞,即為多數個體共同持有、操控、使用的狀況條件
2.財,名詞,在此指物質,並可被量化及計算的名詞意象
然而為什麼該物質需要做到量化與計算這些行為?
想必該物質存在著「數量有限」的附帶條件,
而我們在意圖使用該物質時為達「經濟」目的,而做的行為條件。
所以若要操作強化公共財意識,
勢必要從易顯化的定義條件著手,
而該條件即為「數量有限」
以數字統計的方式顯現該明確的統計狀態,
進而強化群眾對於公共財的存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