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討論串都是老話題了,
其實古人早就討論過了,
如劉邦講陳平盜嫂,項羽有婦人之仁。
曹操就講了用人唯才,不計較他的道德水準,
我想他們這些政治領袖也是基於經驗法則,
覺得孝廉的人不怎麼好用,才有這樣子的說法。
那個都是在戰亂時代,人才難得的時候,
也許某個策士的奇妙的計策,讓整個國家的獲益
大於那個人才道德上的損失對整體社會的危害,
衡量之後的結論。
但是現在是承平時代啦。
一個人的道德水準還是很重要,在權重上,至少比戰亂時期多很多。
不過我也不覺得古代那種強調儒家那種內聖外王是種篩選人才的好方法,
那些經過歷史的證明都只有部分的功效,
不是每個背熟經典然後當官的人都有辦法被那些書籍給制約。
有的人講專業性和道德分開講。
重點是陳為廷那種專業啊。其實這社會上比他強的也很多,
陳也不是具有非他不可的「不被取代性」啦。
台灣就是個博士島啊。
能夠上建中,清大的人也不在少數。
陳和那些人相比,專業度有何突出的部分?
又有的人拿邱吉爾來佐證論點,我覺得是太超過了點。
並不是有個偉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荒唐的行為,道德上的瑕疪,
就表示說,現在台灣也有一個有點才能的年輕人,也有了道德瑕疪,
就表示這個年輕人將來一定也有等同於那個歷史名人對於該國的貢獻。
所以我希望你們大家能夠原諒那個年輕人,
你們用道德標準來束縛他,台灣也許就少一個邱吉爾了。
套句一位被關的台大法律人的話:有那麼嚴重嗎?
等他有這樣子的貢獻,再來說吧。
能取代他的人多如過江之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