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OWERSERIES (控訴社會不公)》之銘言:
: 賴神第一任台南縣長時就對抗地方勢力改善台南縣的負債
: 但也因此讓地方少了點建設
: 而台北市從來不缺錢做事情
: 所以柯神一上來就是花錢拆東西
: 做起事情來資源夠總是沒那麼綁手綁腳
: 這兩位的表現究竟誰比較神一點?
其實六都首長裡面,政治手腕最高明的我覺得是陳菊,其次是朱立倫。
選舉可以靠著理念與改革形象上台,我想這次柯P的當選已經充份證明了這點。
但是選完以後的四年,就不能只賣那個表象,而是要想該怎麼化理想為現實?
所以魄力是地方首長很重要的一個特質,也是大家看得到的特質;
妥協力也是地方首長很重要的一個特質,卻是大家不容易看出來的特質。
我稱謝長廷、陳菊、朱立倫、胡志強這類人是高超的現實主義者。
這類人的特質是,注重不同政治勢力,包括府、會、黨、派系,甚至是中央,
之間的動態平衡。面對政壇上的巔巔簸簸,也常能化險為夷,全身而退。
有時候我們也會把這種特質叫做「政治平衡感」。
像陳菊這樣享有百萬票的高人氣,固然是一種成功,
但老實說,像朱立倫這樣凡事不沾鍋,檯面下一堆小動作但檯面上平靜如常,
這說真的也是一種能力。這些人都是相當厲害的現實主義者。
只是不要誤會,我絕不是說現實主義是一件好事,它只是一個工具,
工具不能取代目的,所以我們要問的是,
這些人運用他們良好的政治平衡感,達到了什麼樣的目的?
陳菊從2006險勝一千票,到2010獨力過半,到2014的百萬票;
途中不是一帆風順的,收服了謝派、黑派,把楊秋興鬥出黨外,
把洪平朗鬥到落選,把許崑源鬥下議長寶座;菊系子弟兵在立委(邱志偉、李昆澤)
和市議員(所謂菊系六小福)都有斬獲,老實說,
花媽的能耐真的不是只有推動硬體建設,
她可以說是一手促成了高雄政治生態的改變。
而這改變是好的嗎?老實說,作為一個有理想的高雄人,我們永遠不能感到自滿,
但高雄至少從2002那個朱安雄可以買票買到議長的年代,
到2014某種程度上形成了穩定的政黨政治,高雄市政府從2006的人人自危,
到2014已經開始向外輸出人才;我不得不說高雄的政治生態還是在進步的,
而且進步很大,只是我真的覺得還有進步的空間,不能停下來。
相對來說,朱立倫的政治平衡感,
只是建立在一己的不沾鍋主義,與謀取2016大位的前提而已。
我看不出朱立倫優秀的政治手腕能夠帶領新北市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一個純粹的機會主義者,就算手腕再厲害,也是原地踏步而已。
現實主義是兩面刃。一個有理念又有現實主義的政客,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一個手腕優秀卻毫無節操的政客,卻是台灣政治生態的最黑暗面。
我一直設想的是,今天在野五都(若把台北市也算在內的話)
勢必要組成一個在野大聯盟,因為取代馬政府與接管後馬時代,
不只是泛綠陣營一己的政治目標,也是台灣所有老百姓的當務之急。
而所謂聯盟,也應該要是一個分工合作,在一些中央相關的議題上同進退,
要分進合擊,而不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而我認為,在野市長大聯盟的精神領袖還是陳菊,
因為她的耐力、平衡感與政治視野,都是在野五都裡面最高者,
是優秀的建議者與人材輸出者,但不是事必躬親站在第一線者。
而賴清德、林佳龍、鄭文燦扮演的是「衝組」,
他們的銳氣是陳菊所沒有的,有一些必須跟中央對抗的議題上,扮演急先鋒的角色。
而柯文哲應該是一個「對照組」,他必須很清楚自己的路線,與民進黨的不完美,
提民進黨員不敢想的想法,做民進黨員不敢做的事,他山之石以攻其錯。
但在大局觀上能與民進黨相輔相成。
2016,三次政黨輪替箭在弦上,但絕不是換黨做總統就可以。
我們應該構想的,是怎麼從在野五都開始,形成一個緊密合作又良性競爭的有機體,
讓台灣的政治生態能從此往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