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民黨地方選舉失利,兩岸關係恐惡化
《紐約時報》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1228/c28taiwan/zh-hant/
王霜舟 2014年12月28日
台灣台北——最近,台灣親中國大陸的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落敗,加強了人們對於反對黨
將贏得下屆全國大選的預期。由於反對黨傾向獨立,這也使人更加擔心,兩岸關係將回到
先前的緊張局面。
反對黨民主進步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上次執政時,兩岸關係一度緊張,它
因為舉行涉及台灣與大陸關係的公投而激怒了北京。
北京方面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認為這些投票可能意味着決定是否獨立的公投即將
到來。2005年,中國通過了一項法律,批准在台灣正式宣布獨立時動用武力;美國官員也
曾公開表示,擔心會因為台灣而捲入與中國的武裝衝突。
如今,一些觀察人士擔心,倘若執政的國民黨在2016年初舉行的全國大選中失敗,兩岸關
係就會重新陷入那個時期的麻煩。
設在北京的全國台灣研究會的研究員楊立憲說,「展望明年的競選,形勢對國民黨十分不
利。那麼對國民黨的不利,從目前來講就等於對兩岸關係發展是不利的。」
在台灣現政府治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出現升溫。過去八年,雙方簽署了21項旨在加強兩
岸貿易和旅遊聯繫的協議,中國似乎對通過經濟聯繫來籠絡台灣的做法感到滿意,這是多
年的武力威脅所無法做到的。
但是,許多台灣人都質疑與中國不斷加強的貿易聯繫有損台灣的自主權,而且還質疑這些
聯繫是否有好處。
今年春天,學生佔領台灣立法院達三個多星期,對國民黨強推一項兩岸貿易協定的做法提
出抗議,該協定涵蓋廣告、金融和旅遊等服務行業。佔領行動被稱作「太陽花學運」,當
時台北也舉行了其他大規模的公眾抗議活動。
隨後,出於對食品安全、經濟增長緩慢、工資增長停滯、房價和日益增長的貧富差距的擔
憂,選民在上個月決定1.1萬個地方公職的選舉中,給了國民黨沉重的一擊。
競選中關注的是地方性問題,沒有哪個職務對兩岸政策有發言權。但是在2016年的總統和
立法機構選舉中,統獨分歧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派主張獨立,另一派則認為未來應
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因為中國還沒有放棄對台灣動用武力的可能性,有些選民對經濟合作存在疑問。還有人認
為,兩岸加強的聯繫並未使大多數台灣人受益,雖然在馬英九(Ma Ying-jeou)總統的領導
下,兩岸的貿易往來迅速增加,但工資水平仍然停滯不前。
服務貿易協議現在已被立法院擱置。立法委員正在辯論,實施新規則來監督與中國大陸之
間的協議,辯論結束之前不會對服貿協議採取任何舉動。這是為結束今年春天的太陽花學
運,而做出的讓步的部分內容。
觀察人士表示,在馬英九剩下的任期內,這項協議及其他任何涉及中國的協議,都不太可
能得到批准。為了表示對國民黨在此次選舉中的失敗承擔責任,馬英九辭去了國民黨主席
一職。
北京基本沒有對選舉結果發表意見,但觀察人士稱,兩岸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
「因為與大陸的關係日趨緊張,台灣可能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關注該地區的紐
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法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稱。「這將對美國-大
陸政策,以及美國-台灣政策產生影響。」
他表示,由於未來兩岸達成共識的可能性降低,他預測兩岸間的敵意將會加劇。但反對黨
的領導人表示,這種擔心被誇大了,而且擔憂的主要依據是反對黨領導人陳水扁(Chen
Shui-bian)在2000年至2008年擔任台灣總統期間的情況。
「有機會成為2016總統大選潛在候選人的那些人是不同的,」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
(Joseph Wu)說。「他們不是陳水扁。」
陳水扁是台灣唯一的非國民黨總統,他主張獨立,經常惹怒中國,也令美國感到擔憂。吳
釗燮表示,民進黨新一代的政治領導人更為慎重。
「他們有着不同的特質,非常了解美國、台灣、中國關係的態勢,」他說。「他們也非常
清楚我們在發展與美國的關係時,應該珍惜的價值觀。他們也明白我們的中國政策所具有
的敏感性。」
2012年,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幫助他吸引了選民,迫使反對黨重新思考其中國政策。近些年
來,儘管互相猜疑,但是該黨也努力與北京方面發展起了更為密切的關係。前行政院院長
謝長廷(Frank Hsieh)、南部港口城市高雄市長陳菊(Chen Chu)等反對黨政治人物都已訪
問大陸。陳菊還於今年6月接待了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
民進黨甚至還開展討論,凍結其黨綱中的獨立訴求。
一些反對黨領導人擔心,美國會公開支持國民黨,設法阻礙他們獲勝的機會,因為美國認
為執政黨可以更好地處理兩岸關係。一名美國官員在2012年發表的評論仍讓他們感到傷心
,他們認為這番評論影響了他們勝選的前景。
今年9月,前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即事實上的美國大使館
——主席理乍得·C·布殊三世(Richard C. Bush III)在一個論壇上表示,他認為美國政
府「會在某個時間,以某種方式闡明2016年大選對美國利益的影響」。
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應該進行調整,順應反對黨執政的前景,而不是與越來越受歡
迎的反對黨起衝突。
台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亞洲政策中心(Center for
Asia Policy)主任司徒文(William Stanton)表示,「我認為華盛頓方面需要接受反對黨
獲勝的前景,為此做好準備。」
民進黨獲勝意味着什麼,即使在該黨內部都引發了爭論,特別是在距離大選還有一年多的
時候。
「民進黨內部的意識形態差距很大,」台灣政府開設的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政治學家吳重禮(Wu Chung-li)說。「一些派別願意與大陸進行接觸。另一些派別
,特別是一些立場偏激的人士,不願與大陸接觸。實際上,這對於該黨來說一直是一個大
問題。無論誰將成為總統候選人,他或她都需要面對涉及中國因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