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ilson200106 (RTK)》之銘言:
: 幾年前還是大學魯宅,那時表哥買了車,
: 坐他副駕出門時發現他在握住航都魯後感覺像是變了個人一樣,
: 幾乎是過兩個路口就會碎碎念一堆句子出來,
: 跟原本木訥寡言的個性差了十萬八千里,
: 半好奇的問他,他只是默默地說
: 「等你真的上路了你就知道了」
: 光陰匆匆,小魯也買了台小馬三來作陪,
: 真的發現上路後,路上什麼東西都看不順眼
: 有沒有路怒症的八卦?
在台灣,除了北高這幾個大都會城市具有方便大眾運輸系統之外,有為數眾多的上班族,
仍然需要騎乘各式交通工具上下班或甚至賴以工作,由於台灣人口密度集中,因此在交通
過程裡,難免就會遇到這樣的場景,也許是某台小貨車在交通號制變化後起步太慢,或者
是某輛小轎車從慢車道切不進快車道造成後方車輛回堵,接著就可以開始看見一群駕駛開
始狂切入超車或者是猛按喇叭。
路霸/路怒(road rage)一般在台灣翻譯成路霸,但就個人的看法,路怒可能更貼近原意
。這是一個從80年代末期從美國興起的名詞,約在1987~1988年間,在美國洛山磯一代,
出現在公路上舉槍射擊的事件。然而這個名詞提出後,隨即得到了廣泛的迴響,主因是這
個名詞相當貼近現代人的生活經驗,它所反應的是都市交通狀況的擁擠,以及對現代生活
壓力的無奈。有很多研究顯示,暴力行為的重要促發及危險因子之一,就是手邊有足以攻
擊的工具;在路怒的狀態中,每個人所操控的汽車、機車,就成了現成的行兇工具,突然
加速、尬車、緊急煞車來對跟車者不滿、嚴重的就直接下車做出攻擊行為。
那麼路怒的表現,背後是不是有特別的精神疾病呢?一般而言,國外研究指出主要相關聯
的疾病是“間歇性暴怒疾患”(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但台灣的本土流
行病學的調查相對上較缺乏,臨床上所見,這類路怒症患者其實常合併有嚴重的焦慮及
憂鬱症狀。一般人的自我檢測,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從日常的行為人格特質來分辨,例如平
時為人處事都還算平和,但只要一上了車,看到別人開車較遲頓就非常不耐;或者過去並
沒有特別的情緒失控的現象,但最近就開始莫名的暴躁易怒,特別是壓力狀況下,尤其是
在交通擁擠的時期。
其它比較常見被認為和路怒相關的表現如下:
1. 危險駕駛(突然加速、減速、不保持安全距離的跟車)。
2. 見縫插針急速切入其它車道、但看到別人要切入時,就刻意阻攔。
3. 對其它駕駛比中指、叫罵、甚至威脅欲動粗。
4. 任意亂丟物品表達對其它車輛的敵意。
5. 老是覺得別人的開車技術都沒有自己好、對老弱女性和其它較溫和的駕駛者充滿不屑
。
由於面對壓力環境時的因應狀態,也是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因此一但察覺自己有路怒現
象,建議應該到精神科做較詳細的心身狀態的評估,才不會錯失了治療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