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竹市長林智堅「三效合一」 拚科技首都 (UDN/經濟)
http://udn.com/news/story/6656/620262
2015-01-04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蕭君暉/新竹報導
新竹市長林智堅指出,將為新竹市政府描繪出「行動的、便民的、效率的」全新風貌。他強調,新竹市集文化科技於一身,將擘劃「2020科技首都」遠景,要在區域治理的戰略上,重新找回新竹市的重要性。
林智堅屬民進黨籍,暢談科技首都的概念,日前他接受本報專訪,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未來施政有何財經政策的亮點?
答:新竹市最特別的是擁有科學園區,竹科提供的就業機會,帶動新竹經濟活動蓬勃發展,讓新竹市家戶可支配所得高居全國第二名。
過去新竹市政府與竹科園區連結不夠,未來要改變這種型態,市政府要轉型為「充滿活動力」的市府。竹科與新竹市過去分屬兩個不同生活圈,因為竹科人的生活自成一格,在金山和關埔,和新竹市舊城區、香山區的民眾缺乏互動。
市政府的角色要調整,未來竹科與竹市將以「共同生活圈」的概念連結,這是上任後首要工作。除主動邀請竹科廠商參加新竹市的活動,也會把竹市重要節慶活動帶到竹科,強化共同生活圈的一體感。
就產業面來說,竹科吸引不少頂尖企業聚集,市政府未來要強化與科學園區合作擴大招商,竹科已經形成經濟聚落,還需要周邊的上、下游廠商就近服務。
另外,竹市必須擴大招商與園區合作,例如香山牛埔工業區周邊有許多閒置廠房,要促成香山工業區再活化、產業再升級。因此會召集相關單位,主動邀請園區參與,讓竹市與竹科能在土地、交通、生活機能各方面都達成密切聯結。
期望今後新竹市政府是「行動的、便民的,效率的」,提供民眾及有意來新竹投資的廠商,相關作業流程更便利,以單一窗口提高服務效率,已在密集規劃。
問:2020科技首都願景要把新竹市帶往什麼目標?
答: 我提出的2020科技首都目標,是著眼於北北桃基四個縣市,用交通串連起來的共同生活圈已經形成,新竹市面臨最大挑戰,過去新竹市在台灣的經濟發展是龍頭,因為台灣第一個科學園區竹科在此處。但如今用區域治理的概念來看,新竹高鐵站位在新竹縣的竹北市,因此必須正視新竹市被邊緣化的問題。
我希望以新竹科學園區為靠山,利用園區、工研院、清大與交大,打造新竹成為科技示範城市,形成智慧新都心。例如將推動電動車、住宅e化系統,納入園區廠商的新科技技術;又如長者住宅就用e化把醫院的資源與長者住宅做聯結。
問:反對新竹漁港興建為兩岸客貨兩用直航港的理由?未來的定位?
答:新竹漁港因為漂沙問題造成淤積嚴重,不適合做客貨兩用漁港,若真要做,可能會造成生態浩劫。我希望打造成為休閒、觀光、遊憩的生態教室,成為竹市地標,吸引觀光客,同時以本地的玻璃產業來配合發展。
新竹漁港可以做成親子的沙灘、藝文廣場與公園,只要花3億至5億元就可以完成,計畫完成後,會吸引更多人潮,這就帶出商機,居民可以做些小生意,市政府會舉辦國際風箏節,就像宜蘭童玩節,讓玻璃、風箏等成為地方的特色活動。
未來新竹市不再只有城隍廟可以參觀,還有新竹漁港。其實新竹漁港的夕陽很有名,市府會在此打造一座「玻璃教堂」,讓拍婚紗的新人前來朝聖,成為東南亞有名的結婚聖地。
至於「1916園區」計畫,則是將新竹公園與18尖山的綠帶串在一起,就像紐約的中央公園,成為都市的肺,提供市民一個休閒文化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