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人間福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屏東無毒鳳梨田 種出台北赤蛙
3.完整新聞內文:
【本報台北訊】沿著屏東縣內埔沿山公路,一大片無毒鳳梨田吸引台北赤蛙棲息。銘泉農
場主人吳堅銘是第三代務農子弟,長期無毒種植鳳梨,加上七年前在田區一隅打造生態池
,吸引台北赤蛙棲息,近來引起學者關注。
台北赤蛙是國內保育類二級的珍貴稀有動物,台灣早期時常可在西部水田、草澤、埤塘裡
,看見牠嬌小的身影,近年隨著開發及農藥汙染,讓北赤數量極遽下滑,僅剩新北市三芝
、石門、桃園市楊梅、龍潭、台南市官田及屏東縣內埔有零星族群。
不過大多在水田溼地棲息的台北赤蛙,最近出現在銘泉農場旱作的鳳梨田間,引起生態界
關注。吳銘泉說,除了長期不使用農藥,七年前開始發現台北赤蛙的身影,可能與當年在
園內挖了一塊生態池有關。
三十公頃的銘泉農場是吳家祖父留下的土地,那時農場與台鳳公司契作,吳堅銘的父親吳
木泉從一九八七年起外銷日本,原本使用生長激素,讓鳳梨「長得挺拔」,卻發現多數農
民大量使用生長激素,目地是讓鳳梨「更大顆」,驚覺不對勁停用。
吳堅銘從屏科大農園生產系研究所畢業後,同是碩士的夫妻兩人接手經營。除了維持不用
生長激素、不用農藥,也在田區一隅打造生態池,開始發現北赤身影。
去年慈心有機基金會輔導吳堅銘申請綠色保育標章,讓消費者知道這片友善耕作的鳳梨田
,保護台北赤蛙的棲息環境,才引起學界注意。
台北赤蛙的出現也讓吳母感到五味雜陳。她說,年輕時夫妻上山打拚,兒女留在都市念書
,每晚聽見蛙鳴好似兒子哭聲,就讓她感到心碎。如今兒子接手農場,青蛙又再出現,才
讓她逐漸化解每次聽到蛙鳴就鼻酸的心情。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說,其實台北赤蛙繁殖能力不差,但過去屏東
農墾地因農藥汙染使其族群量降低,若改變農耕型態,不用藥、以生態友善方式,提供水
源及遮蔽環境,只要環境恢復、不要干擾捕捉,就有機會逐漸恢復族群量。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84293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