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縣長要斬黃四郎

作者: b89207040 (黃卓盛)   2015-01-09 13:39:45
※ 引述《Eason1ee (.)(.)》之銘言:
: 讓子彈飛裡面
: 一個土匪縣長 跟穿西裝的豪(惡)門(霸)黃四郎
: 鬥智 鬥勇
: 最後黃四郎跌倒 鵝城百姓吃飽
: 在現實世界裡
: 這有可能發生嗎
: 有冇八卦?
事實上在原著裡比較切合現實
當然是好人死翹翹壞人贏
現實世界永遠是和小說電影反過來的
所以小說和電影才賣得出去
轉貼原作如下
==============================================================================
==============================================================================
夜譚十記:讓子彈飛 作者:馬識途
盜官記(1)
巴陵野老
 峨眉山人擺了一個發生在縣衙門裡的故事,我也來擺一個發生在縣衙門裡的故事吧。你
們要問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縣衙門裡,我可只能回答一句:反正不是發生在我們這個縣衙
門裡。我們這個縣即使稱不得模範縣,可是紳糧們給縣衙門送的“清平世界”、“朗朗乾
坤”之類的金字大匾在閃閃發光,我們的縣太爺即使算不得清官,也還沒有因為劣跡昭著
而撤職查辦。在我們這個縣衙門裡,哪裡會發生這樣荒唐的事呢?而且我們這些人都是靠
著這個衙門過日子的,雖說吃得不很飽,可是也沒有哪一個餓死,甚至還能得閒到這裡來
坐冷板凳,喝冷茶,擺龍門陣,這也可算是亂世中的桃源生活了。即使在我們縣衙門裡,
眼見發生過什麼三長兩短的事,也應該強打起精神來做一個懲惡揚善的君子才對頭嘛。總
之,這個故事並不是發生在我們這個縣衙門裡,這一點是非得趕緊發個聲明不可的。——
巴陵野老誠惶誠恐地發表了他的嚴正聲明,才開始擺起他的龍門陣來。
 巴陵野老在我們這個冷板凳會裡假如不是最老的老人,總可以在敬老會上坐第二把交椅
。已經無法說他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因為他的頭髮已經經歷過由黑到花白、到全白、
到完全脫落的過程。但是也不能說他是一個龍鍾老人。頭髮是沒有了,可是在那發光的頭
頂上還泛著微紅;在白眉毛的下面還眨巴著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那臉是清瘦的,但是還
紅光滿面。他那一口潔白堅實的牙齒,使他沒有一般老人那樣牙齒脫落、兩頰凹陷的老態
。他的身體也還可以叫做結實,長年四季沒有見他背過藥罐,甚至傷風咳嗽也很少見。問
起他的年紀來,他是最不願意回答的。人家問他:“你大概到了花甲之年了吧?”他支支
吾吾地回答:“差不多。”六十歲對於他似乎是一個很忌諱的年齡,因為這是勒令退休的
年齡,而“勒令退休”,就意味著敲碎飯碗,這隔“轉死溝壑”也就不遠了。所以有人揭
他的底,說他已接近“古來稀”的高齡了,我們都竭力替他辯解:“嗐,人家連六十大壽
還沒有辦過呢,怎麼說快七十了呢?絕對沒有!雖說他的頭髮光了,你看他那牙齒,你看
他那精神,你看他吃飯喝酒的勁頭,即便是五十歲的人,能比得過他嗎?”
 正因為這樣,他在我們這個衙門裡算第一個奉公唯謹的人,不論有事無事,準時上班下
班,風雨無阻。能夠不說的話,他絕不開口;能夠不出頭的事,他絕不出頭。他慣常勸導
我們這些有點火氣、喜歡發點牢騷的科員:“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總因強出頭。”他就
是這樣終年累月,在他已經坐了幾十年的那張舊辦公桌前捏著他那支禿筆,默默地和無情
的歲月拼命,等待那個戴著上面寫有“你又來了”幾個大字的高尖尖帽子的無常二爺,有
一天帶著鐵鍊來套上他,向鬼門關走去。
 但是,自從他參加了我們的冷板凳會以後,似乎在他的身上召喚回青春的活力,變成一
個老少年了。如同上班一樣,他每會必到,風雨無阻。聽到大家擺一些有趣味的龍門陣時
,就呵呵呵地笑起來,像喝了陳年老窖大?酒一樣,搖頭晃腦,用手擊節讚賞說:“這真
是可以消永夜,可以延年壽啊——”把尾聲拉得老長老長的。現在,他拈著了鬮,不等別
人催促,就自告奮勇地擺一個龍門陣。他擺起來了。
盜官記(2)
 我先擺一個“引子”,我擺的正文就是從這個“引子”引出來的。
 我不想說這個故事發生在哪一年。那個時候,縣衙門已經改名叫縣政府,大堂上坐的已
經不是知事大老爺,而是縣長了。但是老百姓還是照老習慣,叫那裡是“有理無錢莫進來
”的縣衙門,還是在屁股挨打的時候,對坐在大堂上的縣長叫:“大老爺,冤枉呀!”我
看這些縣長,和我們過去見過的縣太爺也差不多。有胖胖的,有瘦瘦的,有馬臉的,有牛
頭的,有鷹鼻的,有猴腮的,有豬拱嘴的,什麼奇形怪狀的都有,而且都在掛著“光明正
大”金匾的大堂上坐著,對堂下惶恐跪著的老百姓吆喝,發威風,打板子;一樣在後花園
的客廳裡和“說客”斤斤計較,數銀元,稱金條。當然,也總是一樣坐不長久,多則一年
,少則三月,就囊括席捲,掃地以盡地走了。為什麼?因為他的“官限”已經到了,新的
老爺已經動身,就要上任來了。你看各機關、法團、士紳、商賈以及像我們這些坐冷板凳
的科員,一面在忙著給就要卸任的老爺送萬民傘、立德政碑;一面又在河壩碼頭邊搭彩棚
、鋪紅墊,鑼鼓、鞭炮也齊備了,準備迎接新上任的縣大老爺了。
 這一回來的縣大老爺姓甚名誰,我們都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反正拿著有省政府大紅官
印的縣長委任狀,就算數。我們這個縣在江邊,通輪船,每次縣大老爺到任都是坐輪船來
的。
 “嗚——”,輪船的汽笛叫了,打了慢車,停在河心。因為沒有囤船可靠,只好派幾條
跑得飛快的木舢板船靠上輪船邊去迎接。舢板靠好,新來的老爺和他的家眷,還有絕不可
少的秘書師爺和會計主任等等隨從人員,一齊下船。
 “撲通!”出了事了。不知道是這位新來的老爺年事已高呢,還是看著岸上人頭攢擠,
披紅戴綠,鑼鼓齊鳴,鞭炮響連天,因而過於興奮了,在他老人家從輪船舷梯跨到不住顛
簸著的舢板船上時,踩虛了腳,於是,“撲通”一聲,掉進大江裡,而且捲進輪船肚子下
的惡浪裡去,無影無蹤了。
 事出意外,這怎麼辦?照說應該下船給落水的新老爺辦喪事才對。但是,那跟來的會計
主任卻機靈得很。他當機立斷,馬上在船上和跟老爺來的太太以及秘書師爺研究了一下,
拿出辦法來。於是,太太擦乾了自己的眼淚,把老爺的委任狀拿出來交給會計主任,會計
主任又把委任狀轉給秘書師爺拿著,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仍舊那麼沉著地、興高采
烈地以秘書師爺帶頭,太太抱著一個小娃娃緊跟著,後面是會計主任以及跟班,魚貫地下
到舢板船上,劃向擠著歡迎人群的碼頭邊,上了岸了。
 到了歡迎彩棚裡,秘書師爺把委任狀亮出來給卸任縣太爺以及地方機關、法團的首腦和
紳糧們過目,並且自我介紹起來:“鄙人就是王家賓。”——王家賓就是寫在那張委任狀
上的新縣長的名字。於是大家和新來的老爺或者拱手,或者握手,表示恭喜,敬掃塵酒,
然後就坐上四人抬的大轎,推推湧湧,到縣衙門裡接事去了。
 有人問:“剛才下船的時候,好像發生了什麼事了?”
 會計主任以不當一回事的神氣馬上回答:“哦,剛才下船的時候,我們帶的一個跟班,
搶先下船,不幸落水淹死了。”
 “哦。”原來是這樣,一個跟班落水了,這當然是無關大局的。於是新來的王家賓大老
爺照常上任;在機關、士紳的歡迎會上照常發表自己的施政演說;在後衙門照常安排好自
己的家眷,晚上安歇了;並且第二天早上起來,照常坐上大堂,問案子,照常打老百姓的
板子;照常克扣公款,敲詐勒索,刮起地皮來。
盜官記(3)
只有一點不大照常,就是這位新來的王大老爺刮起地皮來特別的狠毒,硬是像餓虎下山,
饑不擇食,什麼錢都要,什麼人的錢都要,簡直不顧自己的官聲,不想要萬民傘,不想立
德政碑,只想幾個月之後,卷起鼓鼓的宦囊,逃之夭夭了。這個“不照常”,就引起地方
的大紳糧戶以及專門幹“包打聽”和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們的注意。不到三個月,在衙門內
外,離奇的謠言像長了翅膀,到處傳開了。起初是唧唧喳喳的,慢慢就沸沸揚揚地傳開了
,還伴隨著一些有損新老爺官聲的議論,以至於在衙門口竟然發現有入暗地裡貼出了“快
郵代電”這樣的傳單來。
 那“快郵代電”上說,這一切都是那個會計主任導演的一場把戲,那個落水的才是真的
縣長。是會計主任當機立斷,叫秘書師爺取而代之,和太太做成真夫妻,冒充王家賓正牌
老爺,大搖大擺地上任的。而且說會計主任這麼安排,這位太太不能不立刻答應認一個野
老公,都因為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
 為什麼會計主任要導演這麼一場把戲呢?這就要從成都省上賣官鬻爵的內幕講起。
 你們去過成都嗎?那裡有一個少城公園,少城公園裡有一個鶴鳴茶社。在那裡有一塊頗
大的空壩子,都蓋著涼棚,面臨綠水漣漪,是個好的風景去處。涼棚下擺滿茶桌和竹椅,
密密麻麻坐滿喝茶的茶客,熱鬧得很。到處聽到互相打招呼、寒暄問好的聲音,到處是茶
倌放下銅茶盤叫著“開水”的聲音。這是一個普通的茶座,那些做小生意的,當教員的等
等小市民們,就在這裡來謀事、說合、講交情、做買賣、吵架、扯皮,參加“六臘之戰”
,“吃講茶”3 。
 但是還有一處更好的別有風光的僻靜去處,叫做“綠蔭閣”的,在那裡涼棚高搭,藤蘿
滿架,曲欄幽徑盡頭,便是茅亭水榭,臨湖小軒。在那拐彎抹角、花枝掩映的地方,都擺
著茶桌和躺椅,既可以悠閒地喝杭州龍井、蘇州香片、六安毛尖,還可以叫來可口的甜食
點心、時鮮瓜果,真可算是洞天福地了。在這裡商量買賣,研究機密,揭人隱私,搞陰謀
詭計,都是很理想的地方,當然也是公開賣官鬻爵的好地方了。
 據說在那裡,無論是縣長、局長、處長、科長、校長、院長之類的大小缺額官位,現放
著的,哪管你是阿貓阿狗、牛頭馬面、土匪強盜,只要你肯出錢,就有人來給你穿針引線
,討價還價。價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肥缺和瘦缺之分,有長做和短做的不同。比如當個
縣太爺吧,因地方不同,價格出入就很大。人口繁密、交通方便、物產豐饒的縣和那些貧
苦偏僻、人煙稀少的縣就分著不同等級和時價。清水衙門的中學校長和一沾就是滿身流油
的稅務局長就相差很大。當官的時間也有長短不同,多則一年,少則三月。能買到兩三年
的官,既除開要多出錢之外,還要和黨政當局有些瓜葛才行了。比方說一個縣長的肥缺,
賣給你一年,不管你去做“父母官”做得多受子民的歡迎,也是不行的,到時候就得交差
走路。相反的,如果時限沒到,無論你刮地皮刮得多麼狠毒,搞得如何怨聲載道,你還是
可以放心地刮下去,不要擔心會提前撤職的。因為在買官的時候,有約在先,給夠了買價
的嘛。至於你到了任,你刮得多,刮得少;刮得巧,刮得拙;官聲美,官聲惡;那就是八
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因此,不管是誰,哪怕是阿貓阿狗,一上任就拼命地刮、刮、刮,
則是無一例外的。不然花錢去買官來當,為的什麼?難道如今的世道還有誰真發了瘋,想
去得個宵衣旰食、愛民如子的“清官”空名聲嗎?
盜官記(4)
有的政客,官癮很大,也自以為有一套做官的辦法,又具備著做官的資歷,但是“宦囊羞
澀”,沒有錢,怎麼辦?有辦法,找山西錢莊就行了。
 不知道你們聽說過山西的錢莊沒有?據說那是最會做生意買賣的山西商人開的,就和現
在的銀行一模一樣。這種錢莊擁有雄厚的資本,放高利貸,開設當鋪,囤積居奇,投機倒
把,買賣地產,承辦匯款,發行像鈔票一樣管用的銀票。凡是能夠賺錢的事,他們就削尖
腦袋,拼命去鑽,於是就看中買賣官職這項生意了。當然,這些商人不懂“政治”,自己
去當官,總是玄得很,怕蝕本。因此,他們就派人到少城公園綠蔭閣,找那些賣官的引線
人辦交涉,買下一批各種候補官員的委任狀來,當做商品一樣囤積起來。省裡賣官的大官
員們也嫌零敲碎打地零賣太麻煩,這樣向山西銀號批發出去,賣得又快,錢又成整,實在
方便。那些想放出去做官的人,就可以直接找上這樣的錢莊辦交涉、講條件,幾分錢幾分
貨,好多銀子買個幾品官。省得到處又託人情又送禮,到那些大公館去受那些狗仗人勢的
看門的差狗子們的閒氣。這當官的青雲之路也實在簡捷多了。你去找山西錢莊買官的時候
,還有一個方便之處,就是可以“賒官”。你有現錢就出現錢,他們收取一定的利息就行
了。你沒有錢也好辦,立一個賒官的字據,保證你上任去做官以後,在幾個月之內,把錢
刮出來,連本帶利償還給錢莊就行了。只是有一個條件,錢莊為了保險收回本利,照例派
一個得力的人跟著你去上任,擔任你的會計主任,一切收入都得過他的手。錢莊墊的錢當
然優先扣下,以後刮出來的才算你自己的。這樣的“賣青苗”,雖說利錢未免大一些,要
忍受錢莊的大利盤剝,但是總算是無本萬利,也劃得來。只要上任之後,多費一些手腳,
向老百姓刮得凶一些就是了。
 我們親眼得見的那位會計主任所導演的這幕趣劇,就是這麼來的。你想,他的錢莊老闆
出了本錢,賒給王家賓一個縣太爺的肥缺,叫他跟著來當會計主任,收回本利,哪裡知道
事出意外,王家賓上任未成,就落水淹死了。如果就此宣告縣太爺落水死了,這本錢豈不
白白丟進大江裡去了?他回去怎麼向他的老闆交帳呢?所以這位會計主任靈機一動,就強
迫王家賓的老婆拿出買官的本錢和利錢來。她一個婦道人家,哪裡有許多錢?只好交出委
任狀,承認會計主任的巧妙安排,由秘書師爺冒充王家賓,走馬上任,她老實地當師爺的
太太。這個師爺不要出一個本錢,就撈到一個縣太爺當上了,還意外地弄到一個女人給他
做太太,哪有不幹的?於是三下五除二,一切都辦得很順利,照會計主任導演的趣劇演下
來了。待到他們演的戲漏了底,他們已經撈夠了本利,可以卷起行李,逃之夭夭了。這一
逃就搞得真相大白,在全縣傳開了這件奇聞。
 這件奇聞,偏偏傳到我們下面要談的一位綠林英雄的耳中,使他幹出更加離奇的、驚天
動地的事來。
 這位綠林英雄名叫張牧之。但是這個名字是後來才知道的,他的本名到底叫什麼,已經
不可考證了。他在綠林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大家叫他張麻子,或者又叫張大鬍子。可能
由於我們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就是愛把那些不安分接受*老爺們統治,不肯皈依三*義,
跪倒在*幟下的賤民,那些甚至起而嘯聚山林,和官府做對,造老爺們的反的非法之徒,
通通說成是殺人放火、十惡不赦的土匪強盜,而且總是把這些暴民的領袖人物描寫成為窮
凶極惡、吃人不吐骨頭的兇神惡煞,最低限度也要在他們的外形上賦予一些生理上的缺陷
,比如張麻子、李拐子、王歪嘴、趙癩子之類。好像這些人都是上天降到人間來的孽星,
他們絕不可以有一個長得五官端正的身體、足智多謀的腦袋、忠厚正直的人格和文雅善良
的品行。假如把這些只用來形容我們老爺們的褒辭,用去形容那些造反的強盜土匪,豈不
是顛倒了世界了?於是我們這位綠林英雄張牧之,也就只好奉命長鬍子、出麻子了。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盜官記(5)
但是我們對於張牧之,卻不能不再顛倒一下。因為要實事求是嘛。不管老爺們怎麼堅持要
叫他為窮凶極惡的土匪,說他是殺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盜,是個麻子,而且有大鬍子(注意
,大鬍子和土匪常常是有奇怪的聯繫的,比如有些地方就把土匪索性叫做“鬍子”),我
還是要說他具有忠厚正直的人格、文雅善良的品德,而且還有一個足智多謀的腦袋。至於
身體嘛,長得相當周正,既沒有長大鬍子,更不是一個麻子,乾乾淨淨的,倒像一個人才
出眾的白面書生。至少比我們天天看到的許多老爺和少爺們要周正得多、乾淨得多就是了
。我這不是造謠,是親眼得見的喲。
 你們要問:“嘿,你怎麼親眼得見一個江洋大盜呢?”我是親眼得見的。而且我還給他
當過……當過部下的。“嚄!更了不得,你倒去給土匪做過部下了!”是的,一點不假,
我給張牧之當過部下,而且我覺得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上級呢,至少比我們衙門現在這些上
級好得多。
 “你越說越叫人莫名其妙了!”是嗎?聽我擺出來,你就不會覺得莫名其妙,而且要說
妙不可言哩。
 張牧之到底是哪裡人,原來名字叫什麼,誰也搞不清楚。後來老爺們不願意把“張牧之
”這樣一個雅致的名字送給他,在名正典刑的時候還是叫他張麻子。我卻仍然寧肯叫他張
牧之,不止我一個人,可以說滿縣城的老百姓都願意叫他張牧之的,而且還名正言順地叫
他“張青天”哩。
 聽說張牧之是出生在一個十分窮苦的家庭裡,從小受苦,衣食無著,到了剛能端飯碗的
年紀,便被送到一家地主老爺家裡當放牛娃兒去了。這家地主其實是本縣第一塊大招牌的
大地主黃天榜大老爺的管家,他是從當二地主發家的,所以就特別的刻薄。在這家做工的
長工隊伍裡有一個老年長工,當了長工們的領班,名叫張老大。這個人很有意思,雖說當
長工好比是掉在黃連缸裡,苦不堪言,他卻總是那麼樂呵呵的樣子。他喜歡和大家說說笑
笑,特別喜歡跟大家擺龍門陣。在閒暇的時候,他就用擺龍門陣來排遣大家心裡的煩悶。
這些龍門陣大半是揭老爺們的醜底子,長窮人的志氣的。他還常常擺什麼地方出了“神兵
”了,什麼地方窮人打夥上山立了寨子,自己坐了天下了。這些對於當放牛娃兒的張牧之
,就是啟蒙的好教材。他從這裡吸收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他是多麼欽佩那些綠林英雄啊!
這個老長工張老大,還識得幾個字,能夠看懂木板刻印的小唱本,他喜歡在趕場的時候,
在小地攤上買幾本回來讀。他擺的有些龍門陣就是從這種唱本中取出故事來,又根據他自
己豐富的想像力加以補充和修改,才擺給大家聽的。張牧之拿著那些唱本,簡直看神了,
他沒有想到這裡頭有這麼好看的東西。可惜他是個睜眼瞎子,扁擔倒在地上,認不出那是
個“一”字。他發奮要拜張老大當老師,向張老大學認字。他向張老大一說,張老大就答
應了。不過長工同伴們要他正二八經給張老大磕個響頭,拜門當弟子,張牧之也真的給張
老大磕了一個響頭,喊一聲張師傅。張老大樂呵呵把他從地上拉起來,說:“好,我們就
來造一回魁星大菩薩的反,叫窮人也當秀才。”經過幾年的努力,張牧之居然也能讀唱本
和別的小書了。這一下簡直把他樂壞了,在他面前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他見什麼讀什麼
,甚至陳年的帳簿和過時的曆書,他都要拿來翻看,長了一些知識。長工們都喜歡這個青
年,算是他們中間的小秀才,什麼事都愛同他商量。又過了幾年,他長大起來,能和長工
一樣幹活的時候,他的師傅張老大突然得病死了,他哭得很傷心。張老大光棍一條,也沒
有一個親人,張牧之就自願給師傅披麻戴孝,送他歸山。張牧之在長工隊伍中早已是一個
事實上的領袖人物,於是他接著當了長工領班。
盜官記(6)
後來不知道又過了幾年,張牧之有個妹子來看他,被這個地主老爺一眼看上了,估倒要送
到城裡向黃大老爺進貢,到黃家大公館去當丫頭。張牧之不同意。結果被地主老爺強拉去
先*了,然後送進城去,在半路上就跳水自殺了。張牧之的爸爸和這家地主老爺去打官司
,那黃大老爺送了一張名片給縣太爺,就叫張牧之一家落得個家破人亡。
 張牧之氣壞了。他早就知道和這種人打官司是打不贏的,像他在那些唱本上看到的那樣
,“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他決心照他的老師傅曾經給他擺過的那樣辦,
約了一夥長工,跟這個地主老爺幹了一仗,殺了這個壞蛋。殺了老爺又怎麼辦?難道眼睜
睜看著官府來把他們抓去一個一個殺頭嗎?不行,他們沒有別的路走了。大家一商量,就
想起張老大給他們擺過的那些綠林英雄,上山紮寨子,自立為王的故事來。張牧之把大腿
一拍:“對頭,上山去!”接著他給同伴們搖起他新近讀過的一本小字石印的《水滸傳》
,說林沖怎麼被逼上了梁山。張牧之的結論就是:“走,我們上西山去!”
 過不多久,就傳說在這個縣的西山一帶大山區裡出現了一股“蟊賊”,“攔路搶劫,商
旅裹足”。這些消息傳到縣城來以後,縣衙門裡發的官家文書上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聽
說他們從幾個長工發展成為十幾二十個人,從手無寸鐵發展到弄到七八支長短槍,倒成了
氣候了。在這中間,縣衙門也派出地方團防隊去剿捕過他們,可是從縣衙門裡的官家文書
上又看到,說這股土匪“飄忽不定,難以捕剿”。那就是說,把他們一根毛也沒有摸到。
 西山一帶本來是黃大老爺稱霸的地方,是他種鴉片、販運鴉片和“放棚子”的地方,怎
麼能容得一股蟊賊在那裡出沒,打斷他的財路?於是他派出自己的家養親兵去征剿。這些
傢伙倒都是會鑽山的地頭蛇,找到了張牧之,打了幾仗,可是傳出來說,這夥“蟊賊”十
分靈活,不但沒打垮,反倒給他們繳去幾支槍。他們還趁勢吃掉了黃大老爺放出去的幾個
小“棚子”,把幾支快槍也弄去了。
 什麼叫“放棚子”?這裡要解釋一下。像黃大老爺這樣當權的地主,總還嫌用合法的地
租、高利貸和多如牛毛的捐稅盤剝老百姓太斯文了,便把自己的武裝,三個五個,十個八
個,偷偷地放進山裡去,攔路搶劫行人,私種私運鴉片煙,拉土老財的“肥豬”,綁架勒
索,不然就“撕票”,這樣來加速自己財富的積累。派人出去幹這種勾當就叫做“放棚子
”。張牧之他們最恨這種“棚子”了。他們採取突然襲擊的辦法,吃掉黃大老爺幾個小“
棚子”,拿了他們的好槍,收了他們的“肥豬票”。黃大老爺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放出話
去,不把這股蟊賊斬盡殺絕,誓不甘休。張牧之也發了誓,這一輩子就是要專和黃大老爺
做對。也帶了話進城,有朝一日,他們殺進縣城,拿到黃大老爺,要把他砍成八大塊。
 這樣活動了幾年,張牧之成了氣候,有了二三十個人,二十來條槍,而且頗有一些錢了
,出沒在幾個縣交界的西山一帶,立了寨子,打起仗來附近的老百姓也可以一呼百應了。
他們已經從“蟊賊”上升為官家頭痛的“土匪”。黃大老爺曉得這是大禍害,派出家兵去
過好多次,“摸夜螺螄”,夜間遠端奔襲的辦法也搞過,裝成土匪想和張麻子“打平夥”
趁勢吃掉他的詭計也使過。張麻子就是滑得很,不吃他那一套,反倒是本地老百姓先給他
通了消息,他將計就計,把黃大老爺派進來的人吃了,打得他們連滾帶爬地跑了回去。官
家也浩浩蕩蕩地派大兵去剿了幾回,更是毫無結果。官家的文書上說,那一帶老百姓都“
通匪”,匪民一家,難以區分。你去剿,都是民;你走了,都是匪,莫?何。張麻子的名
氣大起來,縣衙門貼出告示,懸賞緝拿張麻子的頭,而且他的頭的價值隨時間的流逝而逐
漸抬高,由五百元到一千元,後來抬到三千元了。但是這個“長著大鬍子的麻子”(這是
通緝令形容的),始終沒找到他的蹤影,而到處又似乎都有他的活動。有些其實不過是善
良的老百姓編造起來嚇唬地主老爺,希望他們“規矩”一點罷了。當然,這個張麻子的確
不搶老百姓,只整那些為富不仁的老爺,那些大利盤剝的大商人,那些本錢雄厚背景很硬
的鴉片煙販子,還有那些刮夠了老百姓的地皮,想把錢財偷運出去的官老爺們。對於小販
小商,只要交納規定的“買路錢”就保護過境。這樣一來,那一帶的地主不敢歪了,老百
姓倒真是安居樂業起來。怎麼能不“匪民一家”呢?張麻子怎麼能不“逍遙法外”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書包網
盜官記(7)
 且說有一天,也就是我前面擺的山西錢莊那位會計主任導演的趣劇收場的那一陣子。他
們演的這場趣劇沸沸揚揚地在全縣傳開,再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把已經刮到手的錢財和
抓到手的公款,席捲一空,逃之夭夭。當然,他們等不及下一任老爺到任來辦移交,也不
想要不值錢的什麼萬民傘、德政碑了,半夜里弄到幾乘滑杆和幾個挑子,偷出城去,落荒
而逃。他們當然不敢去坐輪船,只好照著省城的方向,曉行夜宿,匆匆趕路前進。他們不
警不覺,就走進了張麻子的獨立王國。
 就是這一天,放在山下的“眼線”,上山向張牧之報告:“報告,山下來了幾乘滑杆和
幾個挑子,不知道是幹啥子的,看他們鬼鬼祟祟的樣子,不會是好人,搶不搶?”
 “搶!”張牧之一聲號令,帶人下山,埋伏在路口。王家賓,哦,應該說是冒充王家賓
去當縣太爺的秘書師爺、會計主任以及王家賓的老婆孩子一行人走進了張牧之的埋伏圈,
一下子被包圍起來,一個也沒有跑脫。師爺和會計主任一見這些人的行頭打扮,就明白遇
到了“山大王”了。他們只求能夠蝕財免災,保著腦袋回省城就行了,決定冒充是做生意
的。張牧之從他們的行李中查出了大量的金銀、鈔票和鴉片煙,便猜想這些人大有來頭。
他問:“你們是幹啥的?”會計主任馬上規規矩矩地回答:“生意買賣人,規規矩矩的買
賣人。”接著又補一句:“我們願意照規定交納買路錢。”他絕口不談他們是從縣城逃走
的縣太爺。可是,到底查出了那張該死的縣太爺的委任狀。張牧之過去雖然沒有見過這樣
的委任狀,可是他認得字,從“委任”“縣長”這樣的字眼裡和那一方省政府的官印,他
就明白*分了。他還故意問:
 “這是啥子?”
 師爺以為這些“山大王”一定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粗人,想蒙混過去,就回答說:“這
是,這是省上錢莊開的票。”
 張牧之問:“做啥子用的?”
 “憑這個取錢。”會計主任補充說。
 “哈哈。”張牧之不禁大笑起來,打趣地說:“一點不錯,這就是取錢的憑證。你們就
是憑這張紙到我們縣裡來取錢的吧?怪不得刮了這麼多錢!這些錢我們借了。走吧,我們
的縣太爺,上山去我給你開借條,還給你們開路條。”
 於是把他們押上山去。師爺和會計主任沒有想到這個山大王認得字,一下子把他們的身
份戳穿了。在上山的路中,秘書師爺偷偷問一個帶槍的大個子:“請問,你們是哪一部分
的?”秘書師爺發這個問,不知道是什麼用意,難道他想在進鬼門關以前,打聽好這個山
大王的名字,好去向閻王爺告狀嗎?或者還幻想,這些人不過是哪一位縣裡的大爺放出來
的“棚子”,只要答應把銀錢財寶全數交出,便可以虎口逃生呢?
 “你問這個幹啥子,我們就是這一部分的。”那個帶槍的押他們上山的大個子回答。
 “哪一部分的?”
 “就是這一部分的。”大個子生氣了,橫眉豎眼的。
 這個師爺始終問不出一個要領來,過一會兒,他的嘴巴發癢,於是又打聽,指一指張牧
之問:“那位頭領是?……”
 “閉住你的鳥嘴!”那大個子一個耳刮子打過去,“鳥嘴”是閉住了,但是流出血來。
 “縣太爺,這不是你坐在大堂問案子的地方啊!”張牧之心平氣和地說。
盜官記(8)
上山以後,三問兩問,師爺和會計主任都不能不老實地承認他們是從縣城逃出來的,並且
供認了他們串演的那出趣劇。
 張牧之無意地問那個會計主任:“你為啥要叫他們冒認?”
 會計主任這才原原本本地講出省城官場裡賣官買官,以及山西錢莊囤積委任狀的內幕來

 “啥子人都可以去買官做嗎?”張牧之問。
 “只要你有錢。”會計主任肯定地回答。
 張牧之聽到官場這麼汙糟,很吃驚,但是卻大笑起來。
 不用說,秘書師爺和會計主任辛辛苦苦刮地皮刮來的和臨走時偷來的錢財和鴉片煙,全
部被沒收了。王家賓的老婆和孩子倒得到活命,還意外地得到了足夠回省城的路費,趕忙
下山逃命去了。對那些抬滑杆的和挑夫加倍地發了路費,也叫他們下山走了。秘書師爺和
會計主任真的得到了路條,但不是用墨寫的,是張牧之用血寫的,他們進鬼門關報到去了
,活該!
 “老子也去買個縣官來當一下。”張牧之從會計主任口裡得到靈感,忽然異想天開起來
。一個江洋大盜居然想要去當縣太爺,你們聽起來,未免太奇特了吧?你們大張著嘴巴,
看著我幹什麼?
 其實我看並不見得有什麼奇特。我倒想反問你們一句:為什麼一個強盜就不能去當縣太
爺?我看,縣太爺比強盜還不如,比強盜還強盜,還壞十倍百倍哩。不,簡直不能比的。
你莫看他們穿上袞袞官服,坐在掛著“正大光明”匾的大堂上,神氣得很,其實是滿口仁
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頭頂上長瘡,腳板心流膿,壞透了的傢伙。有個秀才形容
他們是:“一身豬、狗、熊,兩眼官、勢、錢,三技吹、拍、捧,四維禮、義、廉(無恥
)”,一點不差。他們對老百姓就是公開地搶,公開地殺,抓拿騙吃,無惡不作,到頭來
還硬要老百姓給他們送萬民傘,立德政碑。無恥之極!他們有哪一點比強盜好呢?
 我在這裡不是發牢騷,不過是說了實話。至低限度我碰到過的縣太爺,沒有一個比張牧
之這個江洋大盜好。事實就是這樣。
 張牧之從來說話算數的,在他那個“王國”裡,他說的話就是決定。而且當他和他的兄
弟夥一說他的想法,大家也同意了。什麼想法?前頭我說過了,張牧之平生有一個大仇人
,就是住在縣城裡的外號叫黃天棒的黃大老爺。他一家死盡了,就是這個他沒有見過面的
黃天棒幹的壞事。他發了誓,死也要進城去報這個仇。兄弟夥聽他這麼一說,誰不同意呢
?而且簡直為張牧之這個強盜進城去當縣太爺的想法著了迷了。
 在他們的腦子裡,本來只能想像得出,那些地主老爺和他們的少爺才有資格去當官,才
有資格去坐大堂。只要老爺一聲令下,兩旁兇神惡煞似的差狗子們大聲吆喝,跟著就是扁
擔一樣的刑杖,打到他們這些普通農民的屁股上來了。坐在大老爺旁邊那個文書師爺已經
寫好了判辭,無論什麼樣的判辭,他們只有在那上面畫十字或者按手指印的份了。他們怎
麼能夠想像得出來,就是和他們這些泥巴腳杆一樣的張牧之,忽然很威嚴地坐在縣衙門的
大堂上,他們這些泥巴腳杆就站在兩邊廂,也拿著扁擔。張牧之忽然一聲叫喊:“帶黃天
棒上來!”他們就一路傳話傳下去:“帶黃天棒上來!”於是他們平常痛恨之至的黃天棒
被狠夾著推上大堂來,頭也不敢抬地跪在張牧之的公案前。於是也被按在地上,在他屁股
上劈劈啪啪地打起板子來,隨他鬼哭狼嚎,也不饒他。……哈哈,這是多麼叫人痛快的事
,多麼令人神往的事!現在,他們的頭頭張牧之說:“我們也去買個縣太爺來當一當。”
想像不到的痛快事情就要實現了。就是為這個要付出砍頭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因此他們
一致擁護他們的頭頭的這個勇敢的決定,就這麼“一致通過”了。bookbao.com 書包網最
好的txt下載網
盜官記(9)
但是馬上就發生一個問題。到縣城去買個縣太爺的一切開銷,是毫無問題的,就把他們剛
才從秘書師爺和會計主任那裡沒收來的這筆不義之財中抽出一部分來,也就夠了。問題是
哪個能去辦這個買官的事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用錢去買了個縣太爺來,可是他們肚子
裡都沒有一點墨水,沒有一個能夠搖筆桿子的師爺,這怎麼行呢?至少要寫告示、看狀子
嘛。這個師爺又到哪裡去找呢?
 “去給我弄個師爺來!”張牧之又作出決定了。於是下邊的兄弟夥就去想方設法,“弄
”一個師爺來。怎麼弄法?他們派幾個兄弟夥化裝到縣城裡去打聽,看哪個肚子裡有墨水
的師爺合適,就把他弄來。他們進縣城裡打聽幾天,認定縣政府裡有個誰也沒有把他打在
眼裡的窮科員合格。這個人也是苦出身,為人自來比較正派,對於縣裡的各種事情、各種
人物都比較熟悉。他們回來向張牧之說起這個人,張牧之說:“好,合適。”他同意了。
幾個兄弟夥又進城去,想辦法把這個科員逗出城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他到山裡來了,
並硬要他當秘書師爺。這個科員就這麼糊裡糊塗升了官。他叫什麼名字,我也不知道,暫
時就說他姓陳,以後我們就叫他陳師爺吧!
 陳師爺起初不答應,他想哪有這種強迫封官的搞法?張牧之說:“好,你不幹,你就先
在我們寨子上委屈幾天吧。”說的是委屈幾天,結果陳師爺在山裡一住就是兩三個月。他
暗地裡看,這一夥強盜其實都是窮人出身,被逼上梁山的。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吃酒,公
平分錢,打起仗來,勇敢衝殺,拼死相救,像親兄弟一般。他也有些感動了。世界上竟然
還有這麼一些好人哩。這哪裡是他在城裡聽說的殺人放火、窮凶極惡的張麻子這股土匪的
模樣呢?說到對於他,雖說在“弄”他來的時候,曾經有過不很禮貌的舉動(聽說是用麻
袋把他裝起來,當做貨物綁在馬背上,馱上山來的),可是“弄”進來以後,卻對他十分
尊敬,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沒有告訴他就暗地派人送錢到他家裡去,好叫他家裡安心過
日子。而且他聽到這個頭頭終於很直爽地對他說:“陳師爺,你瞧得起我們這些泥巴腳杆
,你覺得我們幹的是劫富濟貧的好事,願意和我們幹,你就留下;你覺得不是這樣,在這
裡不自在,我們送路費,你走就是,一點也不勉強。”
 這一席傾吐肺腑的話,直把陳師爺說得老淚橫流。“我幹!”這就是他的回答。
 但是當張牧之提出要派他帶錢上省裡去,到山西錢莊買這個縣的縣太爺來當的時候,他
卻有幾分懷疑,覺得這碼子事未免太稀奇了。
 “你說,你憑良心說,我這個張麻子,就是在你們縣城城門口貼著告示,懸賞三千塊大
洋買他腦袋的這個張麻子,可不可以進城去當你們縣的縣太爺?你這個窮科員可不可以去
當秘書師爺?”張牧之誠心實意地問。
 陳師爺當時沒有回答,張牧之也不估倒他馬上回答。陳師爺想了一夜,正和我在前面說
過的一樣,他想通了。張麻子這麼一個好人,為什麼不能去當縣太爺?比他過去見過的所
有的縣太爺都好得多。至於說他這個窮科員可不可以去當秘書師爺,他更有信心。說到搖
筆桿子,他的文字通順,比那些縣太爺帶來的狗屁不通的師爺好得多。他還通曉事理,為
人耿直,自信比那些專門出“爛條兒”的師爺強。對頭!
盜官記(10)
第二天早晨,他回答了:“可以!”
 大家一聽都高興得跳了起來,張牧之更是不用說有多麼高興了。
 只要陳師爺思想一通,什麼事都好辦了。
 陳師爺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這個未來的縣太爺想一個堂皇的官名。他總不能用“縣長張
麻子”出佈告嘛。他想來想去,忽然想到就和“張麻子”這三個字諧聲,取名叫“張牧之
”吧。古時候縣太爺本來就叫做“牧民之官”,叫“張牧之”正好。——我前面擺故事都
叫他張牧之,其實他是這個時候才開始叫張牧之的。但是我不知道他原來叫什麼,又不願
學老爺們罵他,叫他“張麻子”,所以提前使用他的這個官號。
 陳師爺陪著張牧之帶了一大筆錢到省城去了。由於這個縣裡冒充縣太爺的秘書師爺已經
潛逃了,正空缺著,他們出的錢又比別人願意出的多得多,所以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具
體事宜都是陳師爺去經辦的,誰都看得出,他是一個老在衙門進出辦事的人,熟門熟路。
至於最後要去拜望一下省民政廳長官,也難不倒張牧之。張牧之打扮一下,看來卻真是年
輕英俊,一表人才。而且去拜見的時候,也不過是講些下去以後要奉公守法、勤政愛民的
一派官話,陳師爺事先一教,張牧之馬上就會說,也就應付過去了。
 他們帶著上面蓋大紅官印,赫然寫著縣長張牧之幾個字的委任狀,回到縣裡去了。當然
不是坐著輪船、打著旗號到縣城去,而是偷偷地回到西山他的老窩裡。兄弟夥們接他們回
到山寨,都爭著來看這張委任狀。他們都很奇怪,憑這麼一張紙,他們就可以大搖大擺到
縣城裡去,把縣政府那顆官印拿過來,憑著這顆攥在手裡的印把子,就可以出告示,要錢
,殺人……這是他們先前萬萬料不到的。
 張牧之和兄弟夥們商量了一下。他們在西山這塊地盤,不僅不能丟,而且還要擴大些;
他們這支隊伍,不僅不能散,而且要乘機壯大,把縣上保安隊的好槍來他一個“槍換肩”
。自然,他要帶幾個兄弟夥進縣城,替他管錢管東西,其餘作為保駕的跟班。他帶的有徐
大個,當他的衛隊長,張德行幫他守牢,王萬生當勤務兵,還有別的幾個兄弟夥,都是真
心實意跟他,和他一條心的,又是能跑會飛的好槍把式。
 陳師爺真是忙起來了。他要向張牧之介紹這個縣裡的各種情況,各種當權人物的姓名、
性格以及他們之間的派系和利害關係。還要教張牧之他們進城以後的起居生活習慣,包括
各種交際往來的禮節、規矩、儀容以及談話的方法。他還要為張牧之起草到任後的施政演
說稿子。進城以後,只要把幾個大的交際應酬和出頭露面的場合對付過去了,以後一切事
情,都可以由他這個秘書師爺出面來處理,那就好辦了。
 但是在研究發表施政演說的內容的時候,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些人主張張牧之抓到了印
把子,就應該替受苦的人說話、辦好事。要劫富濟貧,整治那些欺壓老百姓的惡霸地主和
專幹壞事的土豪劣紳。他們講得很清楚:“要不,我們花這麼多冤枉錢買個縣太爺幹什麼
?去縣城裡受那份洋罪幹什麼?還不如我們在山裡頭一刀一槍地跟他們幹痛快一些呢!如
果哪個進了城,就去學那些壞老爺模樣,腐化墮落,替地主老爺欺壓老百姓,去盤剝窮苦
人家,不論是哪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盜官記(11)
這些主張都是很合張牧之的心意的,他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但是這卻叫陳師爺作了難。
他不是不贊成這些窮苦兄弟夥的主張,要不,他還不願這麼冒著砍腦殼的風險來跟他們幹
呢。但是他明白,這個縣到底還是在反動政府統領之下的,衙門口掛的到底還是*,還是
國民黨三*義的天下,還是層層都由地主老爺和老闆們掌著實權的。他勸張牧之,還是要
表面一套,暗地一套,不要叫他們看出馬腳來。只能是以一個清官的樣子出現,不能把他
當江洋大盜這套拿出來。至於說上任以後發表的施政演說,更不能出了格,露了餡。但是
張牧之他們堅決不同意在講話中顯出和他們這些党棍子、惡霸是一鼻孔出氣,說的一個格
調。這卻叫陳師爺費了不少腦筋,才從那些老爺們慣常唱的三*義的高調中,提取出一些
如“勤政愛民”、“救民於水火”以及“節制資本、平均地權”這套陳辭濫調來,寫成了
演說稿。
 一切準備停當,又約好了以後往來聯繫的辦法就出發了。他們先悄悄地動身到一個大一
點的城市裡去,在那裡置辦了行李,穿上了官服,發了即將“到任履新”的電報。然後從
那裡上了輪船,大模大樣地向這個縣城進發了。
 他們下了輪船,在碼頭上受到縣城機關、法團代表和紳糧地主老爺們的熱烈歡迎。他走
進披紅戴綠的歡迎彩棚裡,踏上鋪在地上的紅色地毯,好不氣派。陳師爺按大小先後把張
牧之介紹給大家,一一見面寒暄。張牧之和他的跟班們早就聽說過這個縣裡的這些烏龜王
八蛋,早就想一個一個地捉來,一刀一刀地砍掉。現在這些傢伙就站在眼前,還要和他們
又是拱手,又是點頭地應酬,也真叫人憋氣了。
 那些老爺們呢,當然不知道站在他們面前、他們畢恭畢敬地歡迎的人,這個穿著筆挺的
藏青色中山裝、頗有點三*義忠實信徒模樣的人,就是他們一提起來就咬牙切齒的,長著
大鬍子的張麻子這個江洋大盜。他們一看這個人頭髮梳得溜光,兩眼炯炯有神,生氣蓬勃
,儀錶堂堂,已經有了幾分好印象。再一聽他在寒暄中隨口說出“兄弟才疏學淺,初出茅
廬,一切都得仰仗列位大力鼎助,勤政愛民,不負*重任和全縣父老殷望……”這樣一些
很得體的話來,就更加敬重了。
 在簡單的茶敘之後(陳師爺早已交代,切不可和這些老奸巨滑的人深談),決定到縣政
府去接事。紳糧一聲號令,幾乘四人抬的大轎,就送到彩棚外面來。一般隨員是騎馬,還
拉來了幾匹高頭大馬。可是新來的縣太爺不贊成坐四人抬的大轎,而要騎上高頭大馬進城
。這一行徑,使歡迎的士紳、地主老爺們見到了這位新太爺的新風範,很合乎國民黨“革
新吏政”的精神,無不肅然起敬。
 張牧之騎馬走在前頭,從河街進城走上大街,直奔縣衙門。一路上老百姓都站在街旁看
熱鬧,好不威風。當張牧之進城門口的時候,陳師爺一眼就看到已經貼得發黃的告示,這
就是以三千元大洋通緝張麻子的通緝令,還提到這個江洋大盜是長有大鬍子,一臉大麻子
的特徵。陳師爺在張牧之身邊暗地指給張牧之看,張牧之望了一下,不禁暗笑起來。
 張牧之就是這樣走馬上任的。他在縣衙門舉行了一次簡單的茶會,念了陳師爺煞費苦心
才準備好的施政演說,又聽了一些官員們、紳糧地主代表們的歡迎和讚頌,就此結束。本
來照過去的規矩,還要去赴商會、法團以及紳糧們的一連串宴會,特別是要主動地拜會本
縣第一塊招牌人物黃大老爺,面請指教的。但是新縣太爺宣佈了:要遵照上級簡樸節約的
精神,提倡清勤廉明,一切宴會從免。有些老爺們就在暗地裡嘀咕:“哼,說不定這是一
個才出爐的黨棍子,將來怕有些難纏咧。”而另外一些人,比如縣銀行的錢經理就憑他過
去的經驗,有不同的看法。他說:“你別看他穿那身標準官服,裝模作樣,只要用金條子
一塞,就全垮架,就要來甘拜下風了。”
盜官記(12)
最感覺惱火的是黃大老爺。他是本縣的第一號人物,什麼都是第一。田產最廣、收租最多
,第一;做的生意買賣最大、錢最多,第一;他在城裡的公館最多,第一;家裡人在外面
做大小官員的最多,第一;自然,他的姨太太最多,也算第一。所以每一個新上任的縣太
爺,到了衙門的第一件要辦的大事,就是送名片到黃公館,親自上門拜會黃大老爺,死氣
白賴地要拜認做門生。這個張牧之竟然不是這樣。許多天了,沒有去拜會的意思。“這是
一個什麼不識好歹的後生小子呢?連規矩都不懂了。”
 陳師爺出於一番好意,幾次勸說張牧之不妨去黃公館走個過場,以便在縣裡站住腳。可
是張牧之和他帶來的幾個兄弟夥堅決反對。張牧之說:“這個十惡不赦的大渾蛋,我一見
他就想給他腦殼上鑿個洞洞,安上一顆‘衛生湯圓’,把他卸成八大塊,還不解氣哩,要
我去給他說好話、賠小心,辦不到!”他又對陳師爺說:“你倒要給我出個主意,怎麼暗
地裡整治他,把他弄痛,最後還要把他殺盡做絕,解我心頭之恨,這才對頭。”
 張牧之上任後不幾天,就碰到審理一個案子。一個本地姓趙的地主告他的佃戶刁頑,抗
不交夠租子。原告被告都傳到大堂上來了。照往常規矩,地主進來可以在一旁站著,被告
的佃戶則應該一進來就下跪的。今天這個佃戶上堂還沒下跪,地主就作揖說:“稟老爺,
叫他跪下,好審這些刁民。”兩旁掌刑棍的舊差狗子就照例叫一聲:“跪下!”
 那個佃戶就真的“撲通”一聲跪下了:“老爺,冤枉。”
 “慢點!”張牧之看了,很不是味道。生氣地問那個地主:“為啥子只叫他跪,你不跪
?”
 趙家地主非常奇怪地望著這位新老爺,居然問出這樣的話來。那掌棍的幾個大漢也奇怪
地望著新老爺。
 “給我站起來。”張牧之說,“現在提倡三*義,講平等,不興下跪。”陳師爺在一旁
都為新老爺能夠隨機應變,暗地笑了。
徐大個去把那個下跪的農民提一下:“站起來。”這個佃戶還有些莫名其妙,只好站起來

 “你也站過去,站在下邊,好問話。”張牧之對那個站在旁邊的趙家地主說。徐大個一
伸手把他提到中間,和佃戶站成一排。這位地主有些不以為然,把一隻腳斜站著,一抖一
抖的,滿不在乎。徐大個生氣地在他腿肚子上踢一腳:“站規矩點!”
 這樣才開始了問案子。
 張牧之聽了原告、被告兩方的申訴。很明顯看出是這個趙家地主不講理,把當時政府規
定的但是從來沒有執行過的“二五減租”,反倒改成“二五加租”,要農民多交租。張牧
之一聽,火星直冒,本來想當場發作,要宣判姓趙的地主給佃戶按規定倒退二成五租穀的
,可是陳師爺卻給他遞了眼色,低聲說了幾句。張牧之才忍著氣宣佈:“退堂!聽候宣判
。”
 姓趙的地主不放心說:“稟老爺,這刁民不押起來,不取保,他跑了,我將來向哪個討
租去?”
 張牧之本待發作:“你咋個就曉得一定是他打輸官司?”陳師爺卻跑在前面代他答了:
“退下!本官自有道理。”
 下堂以後,姓趙的地主就找到了那個掌刑的政警:“張哥,咋的?‘包袱’塞了不算數
?”
 那個政警把嘴一撇:“哼,你那幾個錢,還不夠人家塞牙齒縫縫的。”其實這份“包袱
”完全被他獨吞了,新太爺一文也沒見著。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盜官記(13)
新老爺審案子的事,一下子就傳開了:新章法,講平等,原告被告都不下跪了。那些照例
是被告、照例該他們下跪的窮百姓聽了,覺得張老爺提倡的這個平等好。那些照例是原告
、照例不下跪的地主紳士們聽了卻覺得稀奇。有人說:“怪不得,是根黨棍子啊,你看他
穿的那一身標準制服!”有的卻覺得這一下亂了規矩,怎麼要得!於是搖頭擺腦地歎氣,
“國將不國”了。這件事也照例傳進黃公館黃大老爺的耳朵裡去,他卻一言不發,只是在
沉思。
 等到過了三天,縣衙門口的佈告牌上貼出宣判告示來,是姓趙的地主敗訴了。上面說按
照政府第幾條第幾款法令,應退佃戶二成五租穀。這一下在縣城裡像揭了蓋子的一鍋開水
,沸騰開了:“哼,這位太爺硬把法令當真哩!”“嘿,這還成哪一家的王法?”有的人
也責備姓趙的地主:“他也太心黑了,二五減租,你馬馬虎虎不減也就是了,偏還要二五
倒加租,還要去告狀,輸了活該!”
 這件稀奇事情當然也傳到黃公館裡去了。黃大老爺聽了,還是一言不發,悶起!
 窮苦老百姓一聽,卻高興地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傳開了:“新來的張老爺硬是要實行
二五減租哩。”許多人在盤算:“去年的已經給地主老財刮去了的,就算了。今年眼見要
收穀子,這回有人撐腰,要鬧他個二五減租了。”
 張牧之上任不到兩月,來說事情的,許“包袱”的,總是不斷。這在別的縣太爺看來,
就是財源茂盛的意思,巴不得。張牧之卻覺得心煩,多靠陳師爺出面去處理。反正張牧之
給他定得有一個原則:凡是地主老財們送來的,收,多收。狠狠地刮,刮得他們啞子吃黃
連,有苦說不出。說的事情就給他來個軟拖,東拉西扯,橫豎不落地,理由就是塞的包袱
不夠,難辦事。至於那些窮苦人、正派人,就一律不要。專門替人家辦理付款事情的縣銀
行錢經理看在眼裡,想在心裡:“這位太爺,口講新章程,其實是個‘鰱巴郎’嘴巴叉得
很。”
 這時上邊又下來公事,收一筆愛國捐,五萬元,限期交上去。一個縣太爺在任上,只要
碰到這麼一筆上面下來的什麼稅,什麼捐,就可以把腰包填滿了,可以走路了。這種捐口
說五萬元,縣太爺可以不必自己興師動眾地去收,只要按七萬元出包給人家去收就行了,
收得快,又得利。這不知道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朝代,哪些會做官的老爺想出這種妙法
。實在方便。至於那些來包稅捐的地主老財們,用七萬元包了回去,他們愛向誰收,收多
少,就不用問了。十萬元也由他們去收了。這真是發財的好門路。
 這一筆五萬元愛國捐的公事一下來,那些有錢有勢的老財們紛紛出動,上下活動,打通
關節,要求包收愛國捐。可是誰也莫想一口獨吞,連黃天榜大老爺也不敢使出他的“天棒
”,獨包了,這是要利益均沾的事,不然你休想以後辦事擱得平。你要求包這一個鄉,他
要求包那一個區,而且是先付包銀,倒是可以的。這條件真夠優厚的了,可是張牧之偏偏
不幹,他要研究一個新章程、新辦法。
 他找陳師爺問了一下。陳師爺解釋說,如今的國民政府就是捐多稅多,所以大家叫“刮
民政府萬稅”。一道捐稅下來,就像在窮苦老百姓的脖子上又勒一道繩子。城裡鄉下,都
要搞得雞飛狗跳,逼得多少人家傾家蕩產,多少人家鬻妻賣子,多少人尋死上吊呀。可是
那些包稅的老財們卻借機會發大財,呵呵笑,所以鄉下人形容說:“地主老財笑哈哈,窮
苦百姓淚如麻。”
盜官記(14)
張牧之和他的幾個兄弟夥一聽是這麼個整法,就冒火了。張牧之叫道:“算了,老子不給
他收了。”
 陳師爺說:“那咋行?你這個縣太爺不想當了?”
 王萬生說:“為了當這個臭官,要我們去坑害窮人?”
 陳師爺笑了一笑說:“刀把子在你手裡,你要向哪個開刀,還不是看你的。”
 張牧之問:“你說咋個整法才好?”
 陳師爺說:“我們不想在這裡頭取利,不包給老財們,讓他們拿去坑人。但是我們自己
如果要去四鄉找有錢人收這筆捐,你就搞一百個人去收它半年,未必收得齊。”
 王萬生問:“那怎麼辦?”
 陳師爺的點子就是多,他那眼睛眨巴眨巴幾下子,腦子一轉就出來了:“這麼辦,隨田
糧附加。有田有糧的都是富實人家。”
 “好,好!”張牧之他們幾個都笑起來,“五萬元都弄到他們頭上去,專門整治他們。

 “不過,”陳師爺說,“這一下要碰到一些本縣的硬牌子,本來是他們賺錢的買賣,倒
弄得來要他們蝕財,他們要叫喊,要抗捐不交。”
 “我們頂住跟他們幹,最多砸了縣太爺這把交椅。”張牧之說。
 深謀遠慮的陳師爺說:“你一拿王法整他們,他們會暗地去上邊告狀。所以要去上邊找
個說得起話的靠山才好。”
 他們商量了一陣,決定由張牧之和陳師爺趕到省裡去一下,公開說的是去要求減少愛國
捐數目,其實是去用錢打通門路,拜省上一個最有勢力的劉總舵把子的山門。多虧陳師爺
的門道多,幾下就打通了。這位總舵爺,也樂得收這種縣太爺當門生,隨時三千五千地得
點孝順錢,也要得。他們還把這筆捐要採取隨田糧附加徵收的好辦法,向省田糧總局打了
一個招呼,對方哼呀哈的,沒有說什麼。
 他們回來以後,張牧之本來想召集本縣有田有糧的大糧戶開會,特別是把黃大老爺請來
,宣佈上級的指示。陳師爺卻勸張牧之先通過“民意”了再辦。
 “什麼民意?”張牧之問。
 “就是縣參議會,這是民意機關。他們要不通過,你搞起來費力些。”陳師爺說。
 “民意機關”,這個詞我們大概都熟悉,聽說不知道是哪一年,當權的國民黨忽然想起
了他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要提前結束訓政時期,不想再把老百姓老這麼
訓來訓去了,宣佈要“還政於民”了。於是,從上到下都要建立“民意機關”,這個民意
機關就是各級的參議會。這個參議會的參議員要層層選舉,說是要把那些代表人民意志的
人選舉出來。哪個地主豪紳不想去代表一下民意呢?這可是名利雙收的事。於是*政治的
好戲上演了。選舉的時候,可熱鬧了。有公然賄賂的,有公開造假票的,有用油大來換票
的,有用槍炮來搶票的,爭得一塌糊塗,搶得一塌糊塗,還打得一塌糊塗,到底成立了縣
的民意機關——參議會,而且一致選舉黃大老爺當了縣參議會的議長。參議員們是些什麼
人可想而知了。這的確是一個代表地主老財們的有權威的機關,什麼事你要通過它一下,
就容易行得通。所以陳師爺勸張牧之要通過一下“民意”。
 張牧之問:“他們要不通過,怎麼辦?”
 陳師爺笑一笑說:“這也不要緊,國民政府有規定,參議會只是諮詢機關,沒有權力捆
住政府的手腳的。參議會不通過,政府一樣幹。國民黨那個中央政府,歷來就是這麼幹的
。”
盜官記(15)
哦,原來還有這一條,國民黨“民意”的把戲原來不過如此。謝天謝地,有這一條就好辦
。在這一點上,張牧之硬是擁護國民政府對於民意機關的權力限制。
 於是,張牧之請黃大老爺召開縣參議會。他親自到會宣佈上級的徵收愛國捐五萬元的通
知。並且發表堂皇的演說,說這是為了江西打共產黨,戰事所需,一分錢也不准少,隨田
糧附加,限期交清,否則以貽誤軍機論罪。
 “好硬氣!”大家嚇得倒吸了一口氣。
 “看來這回事情要燙手。他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你就莫?何。”
 “這個後生恐怕有後臺吧,不然怎麼這麼硬。”有的人又擔心說。
 “說得好聽罷了。只要他把錢一裝腰包,就會‘水’了。”有的人根本不相信有見錢不
抓的縣太爺。
 “那金子就是火,只要一揣到身上,再硬的心都會軟化。”另外一個人支持這種看法。
 不管在參議會上怎麼偷偷摸摸地議論來議論去,怎麼公開地討論來討論去,國民政府反
正要收這五萬塊錢。結果好說歹說,還是叫做無異議通過,就是用不著舉手表決。
 一般老百姓聽說這一回的愛國捐是隨田糧附加,不包出來了,都舉手叫:“阿彌陀佛!
”民國以來,算第一回看到過一個清官。不過大家還要看一看。光說大話、不幹好事的縣
太爺,他們過去也見得多。
 但是,張牧之硬是怎麼說,怎麼幹。這一下不是把鄉下的窮苦老百姓整得雞飛狗跳,而
是把有田有糧的財主們整得心痛了。有抗捐不交的,他就去捉來關起,限期交清。張牧之
帶來的一個跟班,名叫張德行,因為他的鬼點子多,外號叫他“張得行”。張牧之叫他負
責監押這些老財,他算是出了大力。他把那些財主押起來,好話他不聽,送錢他不要,隔
一陣在他們身上出氣,狠狠地敲他們一陣。“哼!你們也有今天!整!好好給我啟發啟發
!”“哎呀,哎呀,我服了。”那些財主招架不住了,只好認輸,乖乖地交錢了。張德行
這一回真是“得行”了。他說:“老子這一輩子沒有這麼痛快過。”
 但是果然還是碰到硬牌子。本縣第一塊硬招牌黃大老爺的一個管家硬是頂住不交。是不
是黃大老爺故意這麼佈置,來試一試張牧之的“硬度”的,誰也不知道。大家都在等著看
硬鬥硬的好戲。張牧之一聽說是黃大老爺家的,毫不客氣:“哼,老子正在找你的縫縫釘
釘子呢,好,給我抓起來。”
 這個管家不僅被抓了起來,而且張德行給他“特別優待”,要叫他“站籠子”。這可是
往死裡整的刑法。
 陳師爺知道了,說服了張牧之:對黃大老爺要硬碰,也要軟燙。於是把這個管家放出來
,由陳師爺親自押著送往黃公館,交給黃大老爺,說:“雖是違抗國家法令的大罪,還是
初犯,請黃大老爺看著辦吧!”
 黃大老爺沒有想到對他來這一手。明擺著的,這是他主持縣參議會通過了的,有苦說不
出,只好說是管家不懂事,敢犯國家*,答應叫他馬上交錢。黃大老爺一交錢,陳師爺就
到處宣傳,老財們看黃大老爺都抗不住,又聽到衙門裡有一個叫張德行的對老財們實在“
得行”,不敢拖抗,紛紛交錢。這一下老財們的抵抗陣線被打破了,任務完成得不錯。
 但是黃大老爺並不心服,他暗地思忖,怎麼會派來這麼一個死不要錢的縣太爺呢?他通
知他的在省政府當官的兒子去探訪一下。哦,原來是劉總舵把子的門生弟子。黃大老爺明
白,劉總舵把子不特招呼得了快半個省的袍哥和土匪,而且他的哥哥又是本省有名的軍閥
,蔣介石把他都莫?何的。算了,這一回算倒楣,輸了這口氣吧!
盜官記(16)
但是張牧之並沒有一個完。跟著來的又是“二五減租”。
 “二五減租”這事早就有了,孫中山的“三*義”裡就主張過,但是三*義的忠實信徒們
歷來沒有實行過,偏又喜歡年年在口頭上這麼叫喊:二五減租。大家聽得耳朵都起繭繭了
,從來沒有誰把它當一回事。老百姓呢,能夠不二五加租,就算謝天謝地,誰還指望會二
五減租?
 可是張牧之硬要把它當一回事來幹。偏偏這時候,聽說國民黨的那個國民政府和共產黨
打仗打得不那麼順心,前方吃緊,很害怕他後方的農民起來抽他的底火。於是,正二八經
地發了一道告示,說要認真實行二五減租了。
 “這一回他們又要‘認真’了!”縣裡的財主們在黃大老爺面前說起這事,都不禁哈哈
大笑起來。認為這一紙告示不過是一張廢紙,因為有油墨,連拿來擦屁股的資格都沒有。
 “不要笑得太早了。”黃大老爺放下他的白銅水煙袋,恨恨地說:“我們這個穿中山裝
的縣太爺要不滾蛋,恐怕我們今年還要蝕財。”
 不錯,黃大老爺比其他財主們是要高明一些。張牧之接到這個告示,不特在全縣到處張
貼,並且動員學生到處去宣傳:“今年要二五減租了,這是政府的法令,誰敢違抗,嚴懲
不貸!”農民們呢?從新來的這位縣太爺上任以來辦的幾件事,在他們的腦子裡已經有一
個青天大老爺的印象。現在這個青天大老爺號召他們起來向財主們要求二五減租,也許是
有一點希望的吧,一股風就這麼吹起來了。有些農民就是不信邪,就是扣下二成五的租不
交,看你能把我扭到縣衙門裡去!有的土老財還是照往年的皇曆,硬是把佃戶扭到縣衙門
去。嘿,這世道莫非真是變了?扣下來挨訓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抗租不交的佃戶。這個
消息又傳開了。這股減租的風鬧得更大了。
 這一次損失最大的當然還是黃大老爺,最不服氣的也是黃大老爺。他一直在心裡琢磨:
“這是一個啥子人?刁鑽得很,專門找空空和有錢人做對,向著窮鬼們。……啊,莫非他
……”
 黃大老爺專門請縣黨部的書記長胡天德來,他們研究了好一陣,不得要領。到底這位新
來的縣太爺只是一個奉公唯謹、不懂世故的角色呢,還是別有背景?胡天德一點也回答不
上來。他名義上是縣黨部的書記長,是專門負有防止共產黨活動的責任的,並且領得有津
貼,縣黨部裡還設得有“調查室”這樣的機構。可是胡天德一天除開和縣裡的紳糧們吃喝
打牌,到黃大老爺公館去請安之外,就是睡在自己床上抽鴉片煙。對哪一種煙土最帶勁,
他倒是有過調查,別的他就從來沒有想去調查了。
 黃大老爺對於胡天德回答不出他提出的問題,也不責怪他,只要他肯從鴉片煙床上爬起
來認真去做點調查工作就行了,便告訴他:“小老弟呀,共產黨無孔不入,睡不得大覺呀
!你要找兩個靠得住的人,去摸
作者: e314520 (( ′-`)↗︴)   2015-01-09 13:43:00
END
作者: c230 (c230)   2015-01-09 13:46:00
END
作者: aa714564 (醬醬醬~)   2015-01-09 13:50:00
End
作者: MetalRose (金屬玫瑰)   2015-01-09 13:50:00
講重點啦
作者: XiaoJustin (洨.賈斯汀)   2015-01-09 13:52:00
end
作者: Hans14 (沉默反對派)   2015-01-09 13:53:00
68頁
作者: abcd0 (DM)   2015-01-09 14:05:00
68頁是要看三小
作者: derfth13 (哀艷是童年)   2015-01-09 14:28:00
直接跳到底看噓文
作者: winston81120 (乾又忘記密碼了)   2015-01-09 14:29:00
看到一半發現太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