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看原PO的標題或是內文
裡面充滿了對國文這門學科「用」處的不滿
畢竟是占學科比例很重的的一門科目
自然用以有何「用」處來觀看這門學科
既然如此,我想引用美學大師朱光潛的著作《談美》來講一下「用」
他在書中提到:
「就『用』字的狹義說,美是最沒有用處的。
美的事物如詩文、圖畫、雕刻、音樂等等都是寒不可以為衣,飢不可以為食的。
從實用的觀點來看,許多藝術家都是不太切實際的人物。
然則我們又何必來講美呢?
人性本來就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
真善美(註1)三者俱備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人性中本有飲食欲,渴而無所飲,飢而無所食,固然是一種缺乏;
人性中本有求知慾而沒有科學活動,本有美的嗜好而沒有美感活動,
也未始不是一種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種飢渴--精神上的飢渴。
疾病衰老的身體才沒有口腹的飢渴。
同理,你遇到一個沒有精神上的飢渴的心或民族,
你可以斷定他的心靈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狀態。」
註1.
朱光潛於前面提到:「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
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
從上面這段可以看到,原PO或是有一部分的八卦板鄉民,
很喜歡戰國文或是其他領域的學科,認為只有能幫助自己在工作的學科
才是有「用」的學科,這一點來看,各位的心靈已經疾病衰老,
沒有對於「美」這樣的欣賞能力的精神上的飢渴。
如果學校教的東西都是要對找工作或是工作能力上有幫助的學科,
從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們,只是被訓練良好的工作機器而已。
朱光潛於下一段所說:
「人所以異於其他動物的就是於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是壺就可以貯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樣、顏色都要好看呢?
吃飽了飯就可以睡覺,何必又嘔心血去做詩、畫畫、奏樂呢?
『生命』是與『活動』同義的,活動愈自由,生命也愈有意義。
人的實用的活動全是有所為而為的,是受環境需要限制的;
人的美感的活動全是無所為而為的,是環境不需要他活動而他自己願意去活動的。
在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境需要的奴隸;
在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自己心靈主宰。」
也就是說,人類滿足了能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後,
仍然會有精神上的需求,想要去滿足。
像原PO或是少數八卦板鄉民不喜歡國文這領域,
那比方說八板宅宅們就會去找動畫、漫畫來看,滿足自己的精神上的飢渴,
這種學校沒有教的事情,但是你們會覺得這樣的東西是沒有「用」的嗎?
或許不該問有沒有「用」,
或許是該問你為什麼看不到它有沒有「用」的面向。
或許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
但就如同朱光潛下一段所提到的:
「許多轟轟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過去了,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也都過去了,
祇有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
「悠悠的過去祇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
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
當你還在據理力爭認為對工作沒有幫助的學科,
沒有必要在教育中出現,但其實這樣的思想,
卻沒有比那些文學、藝術作品來的永恆。
為什麼圖書館裡保存的書籍,不僅僅只有對工作有幫助的書,
甚至大部分所保存的書都是對工作沒有幫助的。
只是為了人類還保存的精神上的飢渴,所保存的書籍。
我想說的是,沒有一門領域的學科是沒有「用」的。
端看你看事情的角度如何而已。
我文章寫得邏輯不是很好,會引用朱光潛的文字,只是想跟鄉民介紹一下,
有任何指教請大大們鞭小力一點,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