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每週至少30分鐘 (原標題真的就只有這樣 怕沒人看得懂因此外面加上主詞)
3.完整新聞內文:
每週至少30分鐘
2015-01-11
記者鄒景雯/特稿
沈呂巡是火爆浪子,巷尾皆知,但在駐美工作推動上,他絕不是自走砲。赴美一年多,馬
英九堅持每週至少要與沈通電一次,而且時間至少要三十分鐘,因為馬英九希望讓華府確
認:沈呂巡是可以與他隨時溝通對話的。
過去金溥聰駐美時,大家都知道他們可以直通,沒這個問題;沈呂巡接棒後,外交官在美
是否有能力傳達第一手最真切的總統府態度,攸關其涉外任務得否順利推展,這個問題突
然變得必須處理,於是馬英九想出了這個法子,好讓美國不必懷疑。
沈呂巡一度因大砲性格得罪當道遭外放英國,在倫敦期間也發生過國旗事件,那是二○一
二年奧運,台灣的跆拳道女將曾櫟騁奪銅之戰,當地僑胞持大面國旗為其加油,卻立即遭
工作人員搶旗制止,而在場觀賽的沈呂巡立即大聲抗議,後來還逼得倫敦奧運籌備委員會
正式回函給駐英代表處坦承處理失當。那次國人一致為沈呂巡鼓掌。這回沈呂巡跑到雙橡
園去由武官著軍裝升旗,則歷經先鼓掌、再檢討、後要下台的三溫暖,關鍵在老美發火了
,不管是真的火還是演得火。
台灣官員被點名下台,沈呂巡不是第一人,前面至少有位蘇起。當年蘇在陸委會主委任內
也由於「衝過頭」,李登輝沒這麼講,他則直接將「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詮釋為以後不必
再講「一個中國」,因此美國高層官員要求台北換掉蘇起以化解兩岸危機。李登輝雖然壓
力很大,但並沒有直接對蘇起開口。
沈呂巡呢?這次總統府與外交部第一時間當然要力挺,因為馬英九與沈呂巡是命運共同體
,表面理由是,駐美代表處廣發新聞稿大書特書的同時,總統府很快也發新聞稿暢談台美
突破,時間與行動的默契一流。至於檯下理由,則是每週至少通電三十分鐘的決策秘辛。
如果沈呂巡演得太激情,導演馬英九無法置身事外,最少他得負教戲不周之責。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46516/print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
標藍色是我覺得記者的文法有點奇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