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文中以人生而有情作為生與死的區別,
那若人生而無情又亦代表著死?
現代人的心理壓抑,不像古代覽景自殤,獨自排解即可,
從Hebe的歌中亦能體會到這種感覺。
歌詞:怎麼這世界,每個人都不快樂,
怎麼這世界,每個人都愛別人,不愛自己。
對於精神層面得不到滿足的人而言,活著亦如同死了。
精神上的死亡叫無感,沒有對人事的熱情,
渾渾噩噩的活著,得不到快樂,活著是為了等死罷哩!
活著與死亡無異,故從而進一步縮短自身的壽命,
達到真正的死亡。
想問當心理上遇到什麼樣的衝擊,精神上會死亡,
不會再對人生持有希望?
自己覺得自己現在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呢?
對我而言人生時是個皮囊,死後即消散腐朽。
比起外象所表露的,我更在乎內裏,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