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只要看到一整條的肉柱切的,
九成九都是組合肉,
剩下那一點是不知道什麼東西。
之前小魯大學的時候在火鍋店打工,
因為是新開的店家,
所以應徵外場卻內外場都要做,
有次切肉的時候我就很認真的問老闆,
這些肉是什麼肉?
什麼是安格斯黑牛,
什麼是翼板肉?
老闆先認真地解釋那是什麼部位後,
指著冷凍庫裡面的箱子說,
你看它上面有打勾說這箱是什麼肉,
但事實上都是騙人的,
為了方面放在切肉機上面,
弄成肉柱一整條,
你根本不會知道有沒有灌東西在裡面。
但是因為這樣切出來漂亮,
客人就會喜歡,
加上我們其他食材夠新鮮天然,
客人就不會在乎這個。
八卦是,
很多人都誤以為貴一點的餐廳才會是好肉,
夜市的肉都是組合肉。
但事實上,
那年我們餐廳在文山區,
加完服務費一人550,
還是照樣用組合肉。
基本要上分辨組合肉的方式,
第一點就是看油花分布,
是有規律的,
組合肉很少有這種情況,
再來就是筋的部分,
組合肉為了方便切割,
筋不會像原始肉料一樣,
那麼的有嚼勁。
基本上南部這裡,
老一點的夜市攤販或是市場攤,
因為煮之前都可以看到肉,
你可以偷喵一下,
如果每塊都長的一樣,
就很高機率是組合肉。
但如果每塊都不是相同,
甚至需要秤一下,
那就是原料肉,
並沒有所謂的高價位跟低價位就可以分出組合肉的情況。
也就是那次打工,
讓我決定寧可吃便宜吃到組合肉,
也不花大錢吃噴。